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 / 正文

佛坪:以“5323”机制减负赋能 基层干部轻装前行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4-21 11:06 作者:黄义斌 彭晓

近年来,佛坪县将整治形式主义为突破口,以“5323”机制为总抓手,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通过靶向祛痛、强基固本、数字赋能和制度护航,推动基层减负从“阶段质效”向“常态长效”转变,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坚持靶向祛痛,以“五减行动”打响减负增效“组合拳”

为基层减负,必须精准聚焦基层的“痛点”,把问题找准找全,把措施落实落细。佛坪县坚持问题导向,将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着力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增效。

减文件会议。发文严格实行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严控临时性、配套类、分工类发文,发扬“短实新”文风,实行“三审三校”机制,严格部门发文管理,推行“秦政通”无纸化办公;严格会议审批报备制度,对召开时间、参会范围相近的会议实行并会套开、连续召开,利用云视频系统减少基层干部往返参会负担,切实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2024年会议平均时长压缩至1.5小时内,文件同比精简31.2%。

减督查考核。加强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源头管控,实行“捆绑式、组团式”综合督考,优化重构县考镇(街道)指标体系,推动各部门督查检查考核结果共享互用,全县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精减至16项。实行县委主要领导周工作计划和县委常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周要事预告制度,认真践行“四下基层”,统筹调研活动,深入一线解难题促发展。今年以来,县级干部累计下访接访39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37个,基层迎检频次下降16.7%。

减政务群组。开展指尖减负行动,以实践管用、干部爱用、群众受用为标准,大力精简整合优化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落实“群组备案+动态清理”制度,畅通基层反映“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的投诉渠道,着力破除基层“指尖之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备案政务微信、QQ群组341个,清理合并重复群组163个,注销政务公众号和微博号4个,关闭违规账号14户。

减机构挂牌。按照“精简数量、整合职能”和“非必要不新设”的原则,扎实推进县级议事协调机构“瘦身健体”,全县议事协调机构压减至20个。持续开展村级活动场所“三清理四规范”行动,建成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和视联网,清理村(社区)机制73个、挂牌271个,让村级组织“牌子减下去、服务提上去”。

减审批流程。整合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市场智慧监管平台等数据资源,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共享。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63件,集成207项服务“一窗通办”,网办率达96.79%,形成“一窗受理、一链审批、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

二、坚持强基固本,以“三化融合”提升基层队伍“战斗力”

减负的目的,是让基层干部回归本职工作,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组织动员群众和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佛坪县坚持壮马赋能,将基层“强身”与机关“瘦身”相结合,推动资源、力量、服务向一线下沉,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规范化借调基层干部。扎实开展借调镇(街道)工作人员清退工作,累计清退县级及以上单位借调干部70名。建立借调备案审批制度,坚持“非必要不借调”原则,严控基层干部流失,确保镇街干部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作用明显。

多元化充实工作力量。深化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村)“双报到”活动,推动县直各党(工)委56个支部、640余名党员下沉村社解决民生难题。整合“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在职党员、网格员等力量,形成“专业调解员+兼职服务队”协同治理模式。创新“火种小组”揭榜挂帅机制,21个重点小组形成126条“金点子”,转化学研成果161个,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破题”转变。

清单化明晰履职事项。成立县委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工作实施小组,厘清政策依据、编制原则和法定职责,编制形成佛坪县镇(街道)工作事项参考清单,建立全县镇(街道)履职事项职责三项清单,从制度上规范明晰基层权责,构建起一套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履职顺畅、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真正让基层说话有分量、办事有底气、工作有活力。

三、坚持数字赋能,以“两线联动”念好形式主义“紧箍咒”

形式主义严重束缚基层干部手脚,破除形式主义之弊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强化监督、常抓不懈。佛坪县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持续拓宽问题线索反映渠道,通报曝光加重基层负担的情形,以常态化监督、长效化整改筑牢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固长城。

线上“码上减”构建监督闭环。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监督模式,依托微信小程序自主搭建“码上减”线上监督平台,设置“问题反映+意见建议”双模块,畅通干部群众监督渠道,集中受理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线索,广泛收集基层干部群众对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受理的问题线索进行分类督办、精准处置,将合理化建议纳入政策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度文件的精准性、实效性,真正实现“群众点题、部门答题、制度破题”的良性互动。

线下“观测点”察访减负实效。坚持动态跟踪、迭代施策,设立县直部门、镇(街道)、村(社区)三级6个减负赋能观测点,建立“观测联络员+核心指标监测”立体网络,聚焦文件会议、督查检查、政务群组等11项核心指标,通过线上监督平台直报县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每月梳理台账数据并分析研判,动态追踪减负成效,构建形成“基层上报——数据归集——精准研判——动态优化”全链条监督机制。

四、坚持制度护航,以“三重机制”织牢基层减负“保障网”

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必须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佛坪县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让基层干部真正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干实事。

强化正向激励树导向。将实干导向贯穿选人用人、考核评价全流程,坚持“三看三到三破”选人用人方式,落实考核奖差异化发放和职级晋升双通道政策,建立干部作风实绩档案,镇街干部待遇高于县直机关同考核等次干部的20%,鼓励干部在基层广阔天地担当作为。2024年运用“三项机制”鼓励激励干部69名,提拔重用一线干部14名,树立了“重实绩、护担当”的鲜明导向。

狠抓素能培训提能力。深化“头雁”工程,搭建“归雁”平台,健全村党支部书记“竞赛性”考核机制,选聘100余名在外能人担任村级“荣誉书记(发展顾问)”,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56名。持续开展“强素质提能力”专项行动,分批次、有重点地把60余名年轻干部放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吃劲岗位上淬炼本领,到镇村基层沃土中“蹲苗壮骨”,提升基层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严格监督问责保落实。结合“三个区分开来”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约谈、批评教育,同时用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格局。运用“码上减”线上监督平台和6个常态化观测点,建立“权责下沉、监督前移、闭环反馈”机制,以点带面、以下看上,构建形成了“减负——赋能——增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供稿:佛坪县督查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