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着眼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村级后备力量链式培育机制,不断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选拔、成长和使用,为培养过硬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打牢基础。
明确标准,延伸“选拔链”。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联审制度,先由镇党委进行初审,再由组织部门联合纪检、政法、统战、卫健等10个部门开展市级联审,结果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储备、试用评价的重要依据。采取立足本地选、拓宽视野引、市镇统筹配3种模式,紧盯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通过考察合格保留、推荐比选挖掘、在外能人回引等方式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力量,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32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力量312人。
按需施策,完善“成长链”。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学历提升工程,组织后备干部通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进行学历提升。同时统筹市内外各类资源分批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根据“老带新、强带弱、现任带后备”的原则,我们结成了216对“师徒式”帮带对子。帮带导师每月与后备干部进行1次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工作实绩等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引导后备干部更快成长。
严格管理,健全“使用链”。市委组织部会同镇(街道)党(工)委逐村研判、全面掌握村级后备力量履职情况,从思想品德、政治立场、工作实绩、发展潜力、廉洁自律等方面,按季度定期分析研判,量化赋分排序。采取与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座谈交流,入户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后备力量初步人选岗位匹配、培养锻炼、结构适配等情况逐一评估,重点掌握其政治定力、工作能力和为民态度等,并综合镇党委、村党组织意见,对不适配的后备力量提出调整更换建议。
供稿:彬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