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乡县峡口镇,宽阔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田间地头产业蓬勃发展,房前屋后绿意盎然,处处弥漫着文明和谐的气息。今年以来,峡口镇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为抓手,通过健全治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立规矩、聚人心,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峡口镇立足实际,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制度革新破陋习。组织全镇13个村(社区),成立“一约五会”自治组织39个,依托“一约五会”召集村民商议制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制度,并通过院坝会、屋场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同时,要求全镇684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700余份,以良好的形象为全镇做出表率。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通过制定具体标准,简化流程,有效遏制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化惠民润心田。以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高标准建设农家书屋,配备专职管理员,举办读书分享会,推动农家书屋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成为村民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致增收的“黄金屋”。目前,峡口镇农家书屋共藏书3500多册。有13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政策宣讲、科技科普、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100多场次,有效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实现知识普及与文化惠民双向发力和精准输送。活动浸润塑新风。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包括举办文艺演出、组织篮球比赛、开展趣味竞技等,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精心策划“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志愿者和村民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开展“好公婆”“好儿媳”“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树立身边榜样,以家庭和睦促邻里和谐,推动形成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淳朴家风。
强基础、优环境,美丽乡村焕发新颜
峡口镇锚定“茶旅融合精品示范镇”建设目标,以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为目标,持续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夯实基建惠民生。秉持“优先改善生活条件,抓紧完善基础设施”原则,先后完成卫生厕所改造800余户,清洁能源入户1300余户,新建休闲步道3.6公里,太阳能路灯安装100余盏,切实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环境整治展新姿。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立“定期清扫+常态维护”机制,采取主路干道“专人清”、背街小巷“轮流清”、房前屋后“自己清”模式,对各道路沿线拉网排查、综合整治,集中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000余吨,建成大化粪池2个,将100余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不断强化精准管理、日常管控,推动村庄环境整洁有序。美化乡村添底蕴。以峡骆路沿线、村(社区)主干道、江榜茗园为重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并逐步向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纵深推进,种植格桑花、杜鹃、玫瑰花带5公里,打造“微花园”和“微景观”10余处。绘制文化墙500余平方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内容生动呈现,厚植乡村文化内涵。
优布局、促融合,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峡口镇按照“北茶南鱼”产业布局,在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通过优化布局、促进融合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扩规强基稳产能。
完成3200亩低产茶园改造与品种改良,开展茶叶技术培训410余人次,秦巴汉徽外贸茶产业园建成投产,乌兹别克斯坦首都“秦汉茶坊”形象店建成投用,搭乘中欧班列完成夏秋茶出口超过2000吨,“秦丝”“秀国”茶叶品牌远销省内外,全年茶叶总产量达3128吨,产值预计达4.02亿元。模式创新添动力。江榜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了茶农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了茶农增收。井坝村盘活闲置河滩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让河滩林地变身“露营景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10余家;峡口社区开办大众食堂,为220余名65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就餐卡,根据年龄段实施优惠,解决了辖区老人就餐难问题。延链增值拓路径。新发展冷水鱼养殖70亩,全镇冷水鱼养殖超过160亩,烤烟产业、茶叶加工厂、茶叶交易市场等一批增收项目落地见效,有效延伸了产业链。同时,利用峡口白龙洞清泉,研发酿造“茶花酿”茶酒,采用白龙洞洞藏恒温自然二次发酵,综合茶叶与酒的特色,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养生白酒,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路径。
如今的峡口镇,文明风尚浸润心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百姓生活美满幸福,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供稿:西乡县峡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