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工园地 / 科普天地 / 正文

固态电池大突破!新能源车以后续航能有多远?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7 16:21 作者:万政、韩培涛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前沿技术,我国科学家近期取得一批新进展。

今后新能源车续航能有多远?技术实现商业化难点在哪?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Q:今后新能源车续航能有多远?

A: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Q:近期技术实现了哪些突破?

A:电池充放电全靠锂离子在正负极间“往返跑”。锂离子相当于电池中的“外卖小哥”,负责把电子从电池正极送到负极,固态电解质就是“送外卖”所行驶的“道路”。

常用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硬度高、脆如陶瓷,而金属锂电极却软得像橡皮泥。这两种材料贴合时,就像把“橡皮泥”粘在“陶瓷板”上,界面处坑坑洼洼,难走的“路”会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近期,我国多个科研团队纷纷出手,让“陶瓷板”和“橡皮泥”实现严丝合缝,有望解决固固界面的接触难题,彻底打通固态电池的续航瓶颈。

比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团队开发的“特殊胶水”,在电池工作时,会顺着电场跑到电极和电解质的接口处,主动吸引通行的锂离子过来,哪里有小缝隙、小孔洞,就自动流过去填满。通过一番缝缝补补,电极和电解质就能自己贴得严严实实,从而突破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瓶颈。

Q: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商业化难在哪?

A:要实现商业化应用,除了技术攻关和材料性能提升外,关键还要降本。首先,固态电解质和更高理论容量的正负极在内的原材料成本较高。比如,锂硫化物的价格是碳酸锂的数倍。其次,固态电池对生产环境与原材料纯度的要求极高,对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生产设备替换率也更大。此外,产业链的不完善也会推高成本。

专家表示,当下需以“技术攻坚+产业生态力”双轮驱动,将实验室优势转化为市场话语权,才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持续占据领先地位。要加大对固态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前期风险成本,激发固态电池产业链市场活力。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沟通合作,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与中游电池制造商合作,共同研发和攻关关键材料,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中游电池制造商与下游客户合作,开发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电池产品,共同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葛依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