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紧”一点,是为了百姓生活“稳”一点;政府“省”一分,是为了发展步伐“进”一步。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勤俭从政立规矩,但有论调将过紧日子与“效能滑坡”画等号,这种误读混淆了节约与“怠政”的边界。从实践来看,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与提升工作效能不仅不冲突,还呈现辩证统一的关联。
坚持过紧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刻在我们党基因里的“传家宝”。在陕西这片红色热土上,延安时期的纺车声、南泥湾的开荒印记,都是这一优良传统的见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并非“苦行僧”式作秀,而是通过精准压缩非必要支出,将资金与精力投向民生实事与发展要务。陕西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推行的“公物仓”调剂资产、预算预审等举措,实现政府采购支出有效压缩,因资源集约配置提升了保障效能。这正是“花钱必问效”的生动诠释。
过紧日子与提升效能的统一,在实践中愈发清晰。澄城县构建全流程采购预算管理体系,将省下的资金投入教育、医疗领域,证明节约非但不影响工作效能,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那种将削减浪费等同于束缚手脚的观点,是“花钱办事”的惯性思维。要知道,过紧日子去除的是“花架子”,保护的是真作为,倒逼干部意识从重投入转向重实效。
过紧日子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铺张浪费往往滋生腐败,需通过强化监督执纪筑牢廉洁防线。个别地方借节俭之名搞“一刀切”、削减必要办公保障的走样做法,还需明确边界,“紧”的是奢靡浪费,不是干事创业的必要投入。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长远之策。实践已然证明,唯有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融入日常,才能以优良作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