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陕西人的朋友圈被秋天的“美色”霸屏了——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里,成片的粉黛乱子草“织就”粉色海洋,穿汉服的游客举着手机穿梭其间,随手一拍都是“氛围感”;古观音禅寺那棵千年银杏树更成了“顶流”,游客们仰头接住飘落的金色“小扇”,仿佛定格了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秦大地上这份山水之乐,正是良好生态环境持续为人民群众增添福祉的生动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延安,曾经的荒山沟壑被层层叠叠的松柏林与苹果园染成翠绿,果农们笑着将红富士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在榆林,860万亩流沙基本得到固定或半固定,当地百姓抓住机遇搞起了沙地药材种植,走上了生态致富的路子;在西安,城区新建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下楼就能享受惬意时光……陕西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把生态红利送到百姓手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强调的,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陕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如今,陕西正通过引汉济渭等重大水利工程,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在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三秦大地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秋天的三秦大地,美得让人陶醉。这美,不仅在于那如诗如画的风景,还在于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这份山水之乐,是生态保护结出的硕果,也是美丽中国最温暖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