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针对连阴雨天气对“三秋”造成的影响,西安市农业农村系统3300多名干部奔赴一线助农——

与天争时 抢收秋粮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1 08:30 作者:吴莎莎

10月17日,在西安市临潼区交口街道高铁村的一片农田里,一支20多人的队伍正分散在田间,与天气赛跑,抢收玉米。

人员分工明确,效率很高。有的负责掰棒子,手起棒落,动作麻利;有的负责装袋和运输。他们井然有序作业:前面的人掰下玉米棒,剥下叶子扔到塑料筐里,后面的人紧跟其后,把塑料筐的玉米倒进编织袋里,运到地头的农用三轮车上。

“大家辛苦了,休息一下喝口水吧。”高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林招呼道。原来,这些人来自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面对天气带来的严峻挑战,西安市迅速组织动员,除留够应急工作人员外,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奔赴生产一线,与天争时,抢收秋粮。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干部们就是其中的成员。

田里的情况不容乐观。地里一片泥泞,有的地方还有积水,每走一步都很费力。玉米秆被雨水泡得发软,有的甚至倒伏在地,收获时需要人们蹲在地上翻找玉米棒子。

果业科干部张洪磊身穿雨衣和胶鞋,戴着手套,正深一脚浅一脚地穿梭在玉米地里。他手握玉米棒子一拧,再向下一压,“咔嚓”一声,玉米棒就脱离了秆子。然后,他把玉米扔进身后的塑料筐,动作干净利落。

“4天来,我和单位80多名干部一起,分组到田间开展抢收工作。”张洪磊一边利索地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对记者说,“前两天,我们主要帮助了两家因积水和玉米倒伏而犯难的合作社,今天协助高铁村进行集中抢收。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多收一个,农户的损失就能减少一分。”

“这玉米棒子沉甸甸的,不能让它烂在地里。”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孟国栋在抢收间隙对记者说,“服务队根据街道(镇)摸排的实际情况,优先为缺乏劳动力、田地湿软积水、玉米出现倒伏的种植户以及种植大户提供服务,确保帮扶工作覆盖到位、不留死角。”

对于基层而言,这支突如其来的生力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李林感慨道:“我们村有1700亩集体玉米待收,今天20多名干部来帮忙,实在太暖心了。加上机械配合,今天一天就抢收了200多亩,离‘颗粒归仓’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10月18日,正值周六,西安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的张秋利和同事来到包抓的西安市高陵区通远镇。在火箭村的一块玉米地里,种植大户正在抢收拉运,大家立即搭手帮忙。

田埂上,几名干部负责将装满的袋子扎口,搬运到路边。他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头发凌乱地贴在额前,但没有人停下。“一、二、三,起!”他们两人一组,把装满玉米的编织袋抬到地头,装上农用车。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农用车上的编织袋越堆越高。

“从10月14日开始,我们每天都安排干部下沉,组织帮助群众抢收。”张秋利说,“累是累点儿,但能帮农民把粮食都收回来,比啥都强。”

这场与天气的赛跑,不仅是前方人力投入的比拼,更是对后方系统协作的考验。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稳胜表示:“我们建立了高效的联动机制。前方干部在田间抢收,后方同事则同步协调农机调度、烘干仓容与运输车辆,确保收获的玉米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有效防止霉变,争取应收尽收、能收尽收。”

据统计,西安市农业农村系统共组织3300多人到秋收一线支农。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