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宝鸡:织密就业保障网 托起百姓幸福梦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9 08:51 作者:李静茹

9月17日,在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蒲公英社区工厂,群众在制作针织制品。

9月17日,在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蒲公英社区工厂,几名妇女手中银钩翻飞,一簇簇毛线在她们手中化作盛放的“永生花”,身旁的展架上,针织挂件琳琅满目。

该社区工厂负责人袁湛韬说:“去年的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上,由我们社区工厂制作的‘永不凋零的花’颁奖花束让西府手艺惊艳全国,知名度更高了,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订单。”

如今,一支以妇女为主体的超千人的钩编队伍已然成型,覆盖全市50余个社区(村)。

类似的社区工厂在宝鸡各地不断涌现,成为当地稳就业的重要力量。政府牵头整合资源,为企业和居民搭建平台,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梦。

今年以来,宝鸡市按照全省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总体部署,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抓手,紧盯关键指标强发力、聚焦重点领域求突破,坚持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调度常态化,八策共施强攻坚,以冲锋姿态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政策组合拳打出就业“新天地”

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3573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2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这份亮眼的“就业成绩单”背后,是宝鸡市打出的一套稳就业促增收政策“组合拳”。

前不久,在岐山县智慧零工市场,求职人员王拉怀通过“岐山就业”微信公众号填写求职信息。去年,岐山县建立智慧零工市场后,像王拉怀这样的求职者有了新选择。

“现在,我已经是宁波盛泰公司的员工了,工作稳定。”王拉怀说。

岐山县智慧零工市场是宝鸡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目前,宝鸡已新建零工驿站及“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22个,构建“宝AI快工”就业信息多矩阵发布模式,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

“我们坚持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调度常态化,八策共施强攻坚。”宝鸡市人社局局长高清苗介绍,这“八策”包括访企拓岗稳就业、服务入园区促发展、挖潜扩总量兜牢底、提技强供给破瓶颈、服务数智化优匹配、帮扶更精细保重点、维权强保障防风险、扩源抓支点促增收,八策共施,稳就业促增收。

在陇县苏陕工业园,一场场缝纫专业技能培训如期举行。这是陇县积极服务新入园企业的创新举措——把课堂开在车间,边生产边培训,面对面讲解示范,手把手指导操作,使参训学员尽快掌握缝纫技术。

“这种培训方式很实用,我们既能学到技能,又不耽误工作。”学员雷秀云说。

不仅是陇县,今年以来,宝鸡市各县区陆续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将涉及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网约服务等产业的309个职业纳入补贴范围,共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1万余人次,有效破解就业难题。

特色品牌托起增收“致富梦”

日前,在千阳县,150名苹果种植户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陕西省苹果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暨千阳苹果师傅职业技能等级考评。

“考试合格后,咱就有了‘文凭’。拿着这张‘市场通行证’,人家也就认可咱了。”参加考评的千阳县景千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文军说。李文军曾带着团队前往新疆、甘肃等地帮助当地建设苹果园,虽技术过硬,但因缺乏权威认证,业务拓展受限。

通过考核的种植户不仅获得了专业技能认证,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千阳县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广“千阳苹果师傅”特色品牌,为持证师傅提供优先用工机会以及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

“此次职业技能等级考评工作,标志着千阳县苹果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助推‘千阳苹果师傅’品牌走出陕西,成为行业标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千阳县人社局副局长高碧霞说。

这是宝鸡市劳务品牌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目前,宝鸡共培育发展劳务品牌38个,带动40余万名城乡劳动力就业,实现“每县有特色、每县有品牌”。

此外,宝鸡市通过“人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工作模式,深化苏陕劳务协作。今年以来,宝鸡市开行“点对点”劳务输出专车86车次,护送外出务工劳动者3206人。

精准服务架起民生“连心桥”

就业是民生之本,宝鸡市始终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在扶风县,一套“334”招工服务机制高效运转。3条专线聚合力——县镇村纵向联动贯通专线、区域横向劳务协作专线、社会资源辐射合作专线;三张清单强根基——企业岗位需求清单、人力资源供给清单、动态匹配清单;四措并举提质效——加密招聘活动、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共享用工”、加力公共服务。

这套机制有力保障了比亚迪等重点企业用工,助力企业稳产高产。

“上半年,我们挖掘岗位信息8000多个,保障县内重点企业用工6000余人。同时,我们与13所职业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2所高校共建共享就业实习基地。”扶风县人社局副局长颜高亮说。

岐山县持续开展“三进三送”直播带岗;陈仓区组建“人社之声宣讲团”赴镇街巡回宣讲;凤翔区深入企业解决用工问题……这样的精准服务在宝鸡各县区已成为常态。

在根治欠薪方面,宝鸡市实施“聚力治欠·护薪为民”专项行动,累计培育安薪项目26个,全国根治欠薪反映平台线索时效内办结率100%,切实保障了农民工“安薪”就业。

从政策扶持到品牌打造,从技能培训到权益保障,宝鸡市正以“千方百计”的务实举措和“用心用情”的为民情怀,织密就业保障网,托起百姓幸福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我们将继续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抓手,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让更多群众端稳就业‘饭碗’、鼓起增收‘腰包’。”高清苗说。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