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原则同意有关实施方案,并全文印发向社会公布。
批复要求,方案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动要素质量逐步提高、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批复明确,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实施,围绕深化要素协同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优化新业态新领域要素保障、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试点,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推进改革,明确工作要点、任务分工和成果形式,统筹做好支持保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新业态新领域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及时跟踪评估试点效果、总结推广经验做法。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
批复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做好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指导试点地区抓好方案落实,做好风险管控和应对处置,总结提炼制度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力求抓出改革成效。
促进要素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顺畅流动
十地区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权威发布)
记者 刘志强 王云杉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近期,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9月11日下午,有关部门和地区负责同志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
试点地区经济总量合计超全国1/4,基础好、牵引性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发育还不充分,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此次改革试点对于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促进要素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顺畅流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分析,发挥试点地区的先行先试和示范探路作用,将为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改革试点也将加强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要素保障,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他从4方面介绍了此次改革试点的亮点。
试点地区代表性强。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杭甬温、安徽合肥都市圈、福建福厦泉、河南郑州市、湖南长株潭、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四川成都市,10个试点地区发展基础较好,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1/4,基础好、牵引性强。
要素涵盖范围广。试点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同时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
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地方实际需求等,提出围绕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协同配置要素的具体举措和任务安排。
突出因地制宜。各试点实施方案在探索的重点要素领域和具体改革任务选取上,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推进技术、土地、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市场化改革
此次试点涉及多个领域。会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下一步重点工作。
技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我们将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介绍了4方面工作:构建统一的技术市场规则体系,强化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产权保护等基础性制度,完善技术确权、定价、交易等标准规范;促进数据跨平台流通,推动各地区、各领域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要素协同,形成共建共享生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国际技术交易。
土地是产业落地、基础设施建设、人口集聚的支撑要素。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介绍,探索内容将主要包括3方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支持这些地区依据人口存量和变化趋势来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创新产业用地供应,建立健全长期租赁、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市场供应体系;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盘活存量土地,细化完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畅通人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是此次改革试点的重要组成内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表示,将从4方面支持试点地区进行探索:坚持就业优先,增加流动机会,推动试点地区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强服务供给,促进顺畅流动,促进就业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用人主体广惠及、就业创业全贯通,推动更多社保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优化市场环境,激发流动活力,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注重能力培养,释放流动潜力,推动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这次开展试点的10个地区中,多个地区开展了人民银行牵头推动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如北京、杭州、合肥进行了科创金融改革,重庆、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宁波、成都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加大对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推动公共数据“跑起来”
探索各类新型要素配置方式,是本次改革的一个亮点。
“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推动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围绕数据产权、市场交易、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组织开展先行先试,夯实数据流通利用的设施底座;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推动公共数据“跑起来”;促进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引导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培育多元经营主体。
余英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数据产权等制度建设,支持有关政策、工程等优先在10个试点地区落地,更大力度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协同创新培育数据开发利用场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数据流通交易机制。
此次改革还就深化服务业领域要素保障部署试点任务。“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扩消费的重要举措,但仍面临着各类要素供给保障不足等问题,要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李春临举例说,试点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等地区部署深化养老领域改革,从土地规划、适老化改造、服务标准、护理人员培养等方面做好要素保障,将为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