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力争链主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30%,重点配套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60%
■ 建立重点领域重点民营企业库,力争2025年培育1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00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0家,新增纳统民营企业1500家左右
■ 充分发挥贷款贴息政策撬动作用,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建设
■ 持续推进“陕耀全球”百团千企拓市场活动,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托中欧(亚)班列(西安)拓展海外市场
“立足发展实际,聚焦短板弱项,省发展改革委制定多项措施,力争到年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50%。”8月25日,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省发展改革委征求各部门、各地意见,针对七方面突出问题,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
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知晓率不高、感受有温差问题,制定《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办法》,责任部门梳理产业政策图谱,动态更新并定期归集发布涉企政策,升级“陕企通”平台,建立“处长(科长)讲政策”制度,用好“发改干部大讲堂”平台,加大重点惠企政策辅导力度。
针对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省内配套率低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相关部门协同构建“链主企业+重点配套民企”生态,动态梳理公布《产业链需求清单和技术标准》,搭建民营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力争链主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30%,重点配套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60%。
针对民营企业营收规模小、结构层次低问题,加强梯度培育促进升规纳统,建立重点领域重点民营企业库,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等深度合作,力争2025年培育1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00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0家,新增纳统民营企业1500家左右。
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陕西“民营信用贷”,推动“信用陕西”与知识产权转化平台(陕西)、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互联互认,推广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典型做法。
针对民营企业实力偏弱、活力不足问题,持续提升民间投资活力,充分发挥贷款贴息政策撬动作用,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建设,发布《陕西省民间投资指引》《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手册》,定期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项目。
针对民营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不足、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竞争力不强问题,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发挥重点国别使领馆、商协会等作用,持续推进“陕耀全球”百团千企拓市场活动,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托中欧(亚)班列(西安)拓展海外市场。
针对政企沟通机制不完善、工作合力不聚焦问题,建立多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恳谈会、座谈会,建立“链长制”挂钩民企制度,成立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建立省级部门联络员制度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季度发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