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救灾是对治理能力的全面检验。今年入汛以来,陕西强对流、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多发,防汛形势严峻复杂。这种不确定性,凸显了“全面压实政治责任”的极端重要性。责任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决策者心中的红线;不是停留在文件里的要求,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监测预警的精准度里、每一处隐患排查的细致度里、每一次应急响应的迅速度里。
责任的落实,在于“预”字当先的智慧。相关方面要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加强会商研判,精准发布预警。精准的预警不单是技术输出,而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是“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从气象卫星的云端数据到基层干部的脚步丈量,从大数据模型的分析到社区网格员的逐户提醒,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落实,都是在为群众的生命安全加上“保险锁”。
责任的落地,在于“实”字托底的担当。防汛无小事,小事连大局。水库堤坝的一处管涌可能酿成溃坝之灾,城市低洼的一处积水可能困住行人,旅游景区的一场山洪可能让游客陷入困境。消除风险隐患,要紧盯重点、脆弱点。盯住关键部位,不是机械式巡检,而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政治担当。每一次弯腰查看堤坝的裂缝,每一次深夜巡查河道的水位,每一次入户提醒独居老人注意安全,都是在用责任的实际行动诠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深刻内涵。
责任的坚守,要靠“严”字筑基的纪律。越是危急时刻,越需要铁的纪律作保障。从县、镇、村干部的“叫应”机制到应急救援队伍的24小时待命,从救灾物资的储备清单到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每一项纪律要求都是对责任的硬约束。相关人员唯有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投身防汛一线,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始终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系于心间,严守防汛底线,防汛的安全防线才会愈发坚固,确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