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上半年,陕西新增“五上”企业3952户,同比增长18.1%;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374.8亿元,占GDP的49.8%,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牢牢撑起“半边天”,成为陕西经济增长新引擎。
看基础——
在陕西,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占比近一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陕西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围绕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落地落实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各级各部门破难点、通堵点、治痛点,不断优化环境,激发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上半年,陕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8%,占全部投资的43.5%,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尤为重要的是,陕西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7.2%,批发和零售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3.3%。
这些数据有力反映出陕西民营企业在关键产业领域的投资信心稳步提升,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积极布局。
看创新——
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不仅反映在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质量的提升上。
陕西规上工业企业中,八成以上是民企。这些民企深度融入产业链群建设,不仅成为拉动工业稳增长的主力,还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
今年以来,在比亚迪、隆基绿能、铂力特等民企的带动下,陕西创新成果频现。上半年,陕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9%,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4.8%,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8倍,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6.4%。
从“黑灯工厂”到绿色煤矿,陕西正以“智造”加速推动产业“焕新”,强壮经济“筋骨”。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正在三秦大地不断涌现。
看发展——
民营经济的量质双升,主要得益于政策红利释放、法治保障落实、宏观预期改善等方面的同频共振。
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印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陕西推动解决53项民营企业共性诉求。
在“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推动下,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达500家,资本市场上的“陕西军团”加速扩容。截至6月底,陕西民营经济主体超580万户。其中,“五上”民营企业31689户,占省内“五上”企业总数的86.9%。
当前,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生态不断完善,陕西34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51.4%,一个链主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民营经济增量提效的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拼”字当头、“干”字铺路。一大批民营企业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做优产品和服务,持续增强竞争力、开拓更大市场,为陕西经济稳增长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