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外国游客在体验陶俑制作。
“在下午检票时间截止前,我还接待了两位德国游客。虽然时间有点赶,但讲解工作很顺利,客人很满意。”7月22日19时许,忙碌了一天的岳保证终于可以休息了。
说着一口“陕味儿”英语、被外国游客亲切地称为“Mr.Mountain”的岳保证,是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风景区旅游服务中心的一名英语导游。如今,他靠讲解兵马俑被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专门来找他讲解的外国游客日渐增多。
“1998年骊山风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刚成立时,只有我一名外宾导游。现在,中心的外语导游有上百名了。”岳保证说,以前,中心一天也就接待一两名外国游客。现在,他和同事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甚至,高峰期有人一天要带3个外国旅游团。
岳保证的感受有数据证明。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外籍人员入境政策不断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来古城西安旅游成为众多海外游客的选择。截至7月9日,西安口岸今年出入境人员突破100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64%。其中,使用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以及过境免签等政策入境的外国游客超10万人次,同比增长290%。
与此前入境游多为大团的形式不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转向2人到5人的小团旅行,旅客结构也从以老年群体为主变为以中青年群体为主,旅行方式上也更偏好个性化、定制化安排。
陶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咪咪,也感受到了这波火爆入境游的热情。
她的韩平哲秦文化工作室位于临潼区秦陵街道,经常会接待外国游客。不少外国游客听着她流利的英语讲解,跟着学习揉泥、压模、脱模等一系列流程,最终捏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陶泥兵马俑。
“能亲手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兵马俑,是我在中国旅游独一无二的记忆。”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娜塔莎在制作好的陶俑底部认真地刻上自己的名字,端详着亲手制作的陶俑感慨,“就像活的一样!太美了!这比任何纪念品都珍贵。”
“如今,很多外国游客都会在参观‘地下军团’兵马俑后,来这儿体验一下陶俑非遗制作技艺,最多的一天我们接待了500多位外国客人。”韩咪咪说,面对激增的需求,她大胆创新,推出了Q版兵马俑文创作品。作品造型圆润可爱,保留兵马俑服饰纹理、发型和配饰精髓,一改传统威严形象,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很多外国游客因为可以亲手制作陶俑而更加喜欢中国文化。
为了让外国游客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临潼区的各个景点也在不断发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搭建境外融合服务平台,满足外国游客在线上预约购买门票的需求;华清宫景区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让持有VISA、Master等标识的境外银行卡的游客可在景区内刷卡购票、购物、ATM取现,体验“一站式”高效支付服务。
“免签政策持续释放吸引力,为旅游业带来新机遇。临潼区从景区门票线上预订到沉浸式旅游场景的开发,全面提升了旅游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吸引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段明介绍,临潼区将进一步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借助旅游服务平台大流量、大数据、国际化视野等优势,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