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讲好陕西故事​,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8 08:18 作者:李莹 杨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发挥陕西文化优势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一向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持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象。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格局中,陕西作家是很有影响力的创作群体。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陕西著名作家深耕三秦大地,写出《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主角》等文学作品,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新时代以来,陕西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我们要发挥好文学陕军这一优势,用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对外传播,面向的是全世界,对象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各国人民,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陕西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文学创作携带天然的丝路文化基因。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祠堂议事”“农耕伦理”等,契合中亚游牧社会的家族制度。《白鹿原》土耳其语版热销,彰显陕西地域文化叙事的国际接受度。贾平凹作品《山本》书写秦岭生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当代议题相符合。陕西学界可以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丝绸之路这一共同历史记忆的研究,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加强翻译能力建设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多元化的译介工作和传播手段,高质量的翻译作品是海外传播的关键。陕西文学的译介为世界推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陕西作家的《铜墙铁壁》《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已在海外出版发行,这是以文学国际传播讲好陕西故事的成功案例。当代陕西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大量地域文化特色表达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确保语言流畅。目前,译界尝试多种合作翻译模式,如跨国翻译团队协作、国内外专家学者联合研讨等,吸收邀请知名汉学家或翻译家参与翻译工作,旨在找到最适合陕西文学作品特点和海外传播需求的模式,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贾平凹、高建群、杨争光、叶广芩、红柯、陈彦等多位陕西作家的作品已在海外出版发行。

当前陕西文学走出去还需加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海外读者、出版界之间的合作,将陕西文学的美学特色和文化内涵准确传播给外国读者,为提升陕西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效能提供科学、系统的策略支持。文学出海应关注目标语言受众的接受态度和阅读偏好,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阅读体验和解读差异,为提升陕西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效能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文学评论、翻译学和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也为提升陕西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效能提供理论指导和质量保障。

助力文化加速“出海”

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国一些文学作品、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剧成功“出海”,到中国旅游成为海外民众的新时尚,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对外开放的力量。2025年2月,陕西榆林的绥德黄土地艺术团穿梭在吉隆坡与布城的文旅地标进行“秦唐盛宴”文化特色表演,鲜明呈现了陕北说书、陕北民歌、秧歌和腰鼓等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收获超高人气。大量文化出海的成功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对立足本地的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文化具备可观的传播价值和经济价值。

陕西文学的出海应紧密结合陕西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通过打造“陕西文学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主题旅游线路,塑造独特的当地文化品牌形象。旅行社可推出“重走斯诺之路”“长征路线陕西境内研学体验”等红色路线,拓展陕西文学对外传播路径,增强国际影响力。开展国际友人书写陕西故事,组织陕西作家参与国际文学论坛、海外作家驻留计划等活动,增进国际文学界对陕西文学的了解。推动陕西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通过国际电影节、海外媒体平台,促进陕西文学出海。

促进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国际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当今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青年群体是国际舆论场中的生力军,他们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这意味着我们要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增加国际传播效能。陕西要加快陕西文学作品电子书和有声书制作,通过喜马拉雅、亚马逊等平台进入全球市场。利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陕西作家访谈、作家手稿展示、作品解读、文化背景介绍等,吸引国际年轻读者。举办线上读书会、作家讲座等活动,邀请国际读者参与互动,用他们熟悉的话语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样态,沟通民心,促进文化交流。

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学者需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开设陕西文学相关课程和讲座,培养海外读者对陕西文学的兴趣。近年来,陕西国际传播中心、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着力打造集海外传播矩阵、城市文化对外宣传、文化艺术对外交流、国际传播研究等功能的陕西特色对外传播平台。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进行高效精准的国际传播。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