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时,家家户户植树忙。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干部群众挥起铁锨给郊区山头染上绿意。植树队队员“飞檐走壁”,让一棵棵绿树扎根山头;学生、幼儿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种下幼苗,期待着与树苗一起茁壮成长……从秦岭上,到黄河边;从城市,到农村,三秦大地植树忙。
今年是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3周年。仅仅在2023年,全省就有905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三秦儿女用聚沙成塔的合力、愚公移山的毅力,让三秦大地满目苍翠;4670万余株苗木栽下去,绿树成荫、众木成林,点翠巍峨秦岭、覆绿广袤国土。一幅绿满三秦的美丽画卷已经展开。
全民履“植”尽责
“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环境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义务植树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本系统、本单位人员参加义务植树。”1991年11月20日,陕西省发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细则,向全省人民发出义务植树号召。
响应号召,每年春天省领导率先垂范义务植树。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和机关干部拥入公园、苗圃、社区等地,挥锹铲土、挖坑栽树。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行业、各部门积极组织职工参加义务植树。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等单位组织8万余名青少年开展植树护绿活动238次,组织高校师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110余次;省总工会组织建成“工会林”“劳模林”10个;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累计绿化铁路里程2908.5公里,铁路绿化率提升到93%;省住建厅加快推进“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全省建成城市“口袋公园”151个,建设城市绿道388公里……
连片的绿树挡住了肆虐的风沙、守住了汩汩的水源,为三秦大地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经过多年的植绿、护绿,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到38.42%、42.62%、13.15平方米、86.23%。昔日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地逐渐消失,曾经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如今郁郁葱葱,陕西森林覆盖率达45%,森林蓄积量达6亿立方米。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等模范人物涌现。植绿爱绿护绿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云端植树”更方便
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人足不出户也能尽到植树义务。
3月9日,西安市民黄琼带着孩子在陕西全民义务植树网上捐款60元,参与“我为大熊猫种竹子”尽责项目,并拿到了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和国土绿化荣誉证书。
“我儿子很喜欢大熊猫,一直说要去看大熊猫,要亲自给大熊猫种竹子。通过参与网络植树项目,孩子从小就成了‘植树达人’。”黄琼笑着说。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研究中心大熊猫食用竹子主要从林场采集,每年为大熊猫提供食用竹子5万公斤,不够大熊猫食用,需要从其他地区大量购进。因此,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研究中心上线了“我为大熊猫种竹子”尽责项目。上线以来,该项目访问量、参与量居高不下。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收到捐款111万元。
“这样的项目,我们还有很多。2023年,我们策划线上劳动尽责项目108个、捐资尽责项目4个,1.3万余人通过线上约、线下植的方式参加植树活动。”省林业局生态处(省绿委办)调研员吴乐然告诉记者,“2024年,我们又陆续审核上线了一批新的互联网义务植树项目,尽责方式上也有创新。对于想要参与义务植树的群众,每个县区都会有2个项目,让所有人都可以就近参与互联网植树。”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通过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的愿望更加迫切。”吴乐然表示,新时代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对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的指示精神,陕西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开通陕西全民义务植树网,组织“大地原点约您一起植树”等4个网上报名、实体参与植树活动;策划“我为大熊猫种竹子”等以资代劳、网络参与植树项目,吸引更多人参与植树,提高义务植树工作的影响力和关注度,网络尽责成为义务植树新风尚。
全省义务植树初步形成了“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一体两翼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截至目前,网络项目共募集资金727万元,累计发放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和国土绿化荣誉证书23万余张,尽责人数居全国前列。
爱绿护绿蔚然成风
今年是吴乐然从事义务植树相关工作的第17年,他依然记得多年前陕西规模最大的一次义务植树活动。“人数达到两万人,全省28个单位同时参加,场面非常震撼。但是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那么大规模的植树活动了。”他告诉记者。
这并不是因为植树活动力度不够,而是经过多年的植树,市区周边已经没有大规模集中连片地区供大家植树了。
“这两年,各县区的同志普遍反映,植树地块越来越难找,周边已经没有地方能植树了,只能越跑越远。”吴乐然说,“以前西安的单位组织植树,都在唐延路、南二环一带。随着城市绿化的推进,植树地点就到了灞桥等地。后来,随着植被覆盖率越来越高,要参加一次单位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就得跑到眉县、渭南市华州区等地。”
随着大家义务植树热情的高涨,“有心没地”成了“甜蜜的烦恼”。
“其实,植树、绿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西安市未央区中海开元壹号社区绿色卫士张安敏说,去年冬天下了大雪以后,社区里的大树都被雪压弯了,他拿起竹竿把雪打下来为树减负,这也是一种护绿行动。作为社区志愿服务队里的环保志愿者,他常常与爱花人士交流养花护绿心得,劝阻踩踏草坪行为。
同社区的方立也是小区的绿色卫士,她爱花护花,家里养了很多花。这些花有些是被人遗弃的,有些是别人养不好送到她这里救治的。“养好了的,只要是爱花的人,我都会送他一盆。平常看见有人折花、伤花,我都要上前阻止。”方立一年花在养护花草上的时间,有100多个小时。
省林业局生态处(省绿委办)工作人员李睿告诉记者,除了传统的出门植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目前已拓展到八大类50多种。即使是在家里侍弄花草,也能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培育苗木10株、栽植绿篱3平方米、种植或者铺设草坪3平方米、在公共场所摆花10株(盆),完成其中1项就能折算1次植树任务。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三秦群众为大地披绿、为山川添彩、为城乡增色,植绿增绿、爱绿护绿蔚然成风。
记者手记
将绿色融入生活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全民义务植树的“绿色旋风”,逐渐刮遍全国的各个角落。陕西也不例外。
当时,三秦大地需要实实在在添绿,人们的绿化意识也需要增强。“黄土高坡”是外地人对陕西最为深刻的印象。40多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提高,义务植树深入开展,三秦大地披上绿装。城市周边的荒地几乎全部种上新绿,种树区域“一地难求”,身边“无地可植”现象在各地都有发生,“人人动手,每年植树”在现实中已经很难实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植树尽责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码上种树”“云上护树”蔚然成风。在“蚂蚁森林”小程序上,用户通过绿色出行、减纸减塑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上“养”成一棵树后,平台方就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树。
抚育管理、自然保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丰富,目前已拓展到八大类50多种。在过去,义务植树尽责需要人们挥铲挖土种下树苗;现在,更需要的是将义务植树变为日常生活的一种自觉,在生活和工作中植绿爱绿护绿。将绿色融入生活,无论是不是植树节,无论是不是在种树,都在为绿色陕西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
陕西国土绿化公报发布
905万人次栽植苗木4670万株
3月11日,从省林业局获悉:2023年,全省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完成营造林522.7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9.92万亩,飞播造林30.95万亩,封山育林198.05万亩,退化林修复167.76万亩,森林抚育36.11万亩,造林面积居全国前列。全省超905万人次累计栽植各类苗木4670万余株。
全面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建立秦岭国有林区防火队伍57支,全省森林草原火灾次数、受害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4%、90%,秦岭林区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同比下降78%,再创历史新低;持续开展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拔除1个疫区20个疫点,实现2个疫区21个疫点无疫情,连续2年无美国白蛾疫情,成为全国首个拔除美国白蛾疫情的省份。
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和古树名木保护。全面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策划上线劳动尽责项目108个、捐资尽责项目4个,1.3万余人通过“线上约、线下植”的方式参加植树活动,全省超905万人次累计栽植各类苗木4670万余株;持续推动城乡绿化,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到38.42%、42.62%、13.15平方米、86.23%;成立工作专班,对5株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策”保护,制定实施“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全省8株古树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5个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全省下达省级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发展资金1.35亿元,提升改造油茶、核桃、枣等特色经济林96万亩,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1700亿元;修订印发《陕西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办法》,兑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09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8.75亿元、森林保险理赔资金4488万元;选(续)聘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50181名,发放劳务补助3.12亿元,带动全省5万余户18万余名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2024年
陕西计划造林440万亩
从日前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省计划全年造林440万亩,修复退化草原2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3万亩,改造提升特色经济林90万亩,发展油茶产业15.6万亩,建设“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10万亩,森林和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控制在0.9‰、2‰以内,推动美丽陕西建设实现新突破。
扎实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我省将出台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协调机制,高质量储备一批“三北”工程项目,编制“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全面启动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三大标志性战役。
认真实施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努力在秦岭保护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我省全力推动秦岭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和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推进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国家秦岭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建设,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努力在增绿管绿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我省把乡土树种草种和良种苗木作为工程建设的首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抢抓当前春季造林的有利时节,确保春季完成年度造林任务60%以上;建立健全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持续抓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建设工作;完善绿化后期养护管护制度,抓好《高质量推进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案》实施,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