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向“外”向“新” 陕西打开发展新天地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01 08:33 作者:苏怡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 吴伟 殷旭 王一霖

二月十九日,智诚环球跨境电商产业园副总经理赵松(左一)为园区入驻企业工作人员讲解陕驿大数据中心服务功能。记者 许奥博摄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正深入推进,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地处内陆的陕西面临新的战略环境、战略任务和战略要求。作为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陕西把握机遇,聚焦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高水平开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跨境电商产业园、西安浐灞国际港等地,采访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与他们面对面深入交流,探访陕西统筹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一家跨境电商“反哺”本地产业设立“源头工厂”,为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一家文化企业构建国际传播体系,实现“造船出海”,为陕西文化“走出去”探索新路子;

一趟趟中欧班列(西安)稳定开行,吸引一批批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

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坚持以扩大开放为导向,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陕西把握机遇,聚焦优势,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上持续发力,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盆景”变“风景”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刚开始只是想搞点‘副业’,没想到赶上了跨境电商发展的‘好时候’。”西安华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侯雨蒙说,公司在亚马逊平台开设了3家店铺,主要销售坐垫等布艺类产品,很受好评。

然而,创业之初,在哪儿注册账号、如何开店铺、卖什么东西……对于当时还是“门外汉”的侯雨蒙来说,都是“两眼一抹黑”。

2018年,侯雨蒙打听到智诚环球跨境电商产业园专门为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和服务。她专程上门咨询。

“园区负责人手把手指导,帮我解决了初创期遇到的难题。公司成立后就入驻产业园发展。”侯雨蒙说,现在,公司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的坐垫成为热销商品,仅一个单品的月销售额就超35万元。

作为出口型综合园区,智诚环球跨境电商产业园利用自有海外仓群,跨境电商科研中心、选品中心、数据中心等,构建起产业发展生态圈。目前,该园区建成1268万款产品的陕西跨境电商供应链数字化产品库,新增跨境电商就业岗位2000余个,出口额累计超100亿元。

智诚环球跨境电商产业园副总经理赵松说:“我们依托海外仓产生的海量数据分析筛选出‘爆款’商品,在宝鸡建立‘源头工厂’,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尝到跨境电商的“甜头”,侯雨蒙去年在宝鸡设立陕西雨分春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侯雨蒙在实现自有订单本地生产的同时,还承担起智诚环球跨境电商产业园自有布艺品类订单的生产任务。

“有了自己的工厂,可以从源头降低成本,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侯雨蒙说,这几年随着公司发展加快,她把“副业”干成了“主业”。

近几年,依托区域、人才等优势,陕西出台培育引进外向型产业的若干措施,多措并举稳外贸优结构,加速释放新业态发展潜力,积极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23年,陕西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7.9%。

西安、安康获批国家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和重点承接地,杨凌示范区、宝鸡高新区被评为2023年成效明显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联动发展”入选全国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累计在26个国家(地区)布局53个海外仓……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出彩”变“出圈”

打造文化“出海”新生态

2月20日,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体验后,来自山西省阳泉市的游客郝嘉璇直呼“过瘾”。

“趁着休假,我和老公错峰旅游,专程到西安感受唐风唐韵。”郝嘉璇激动地说,这个剧场既有实景演出,又有虚拟动漫,体验感特别强。

《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是西安美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影视剧《唐朝诡事录》为IP打造的“真人演艺+虚拟科技”沉浸式体验剧场。2月5日试运营以来,每天演出18场次,几乎场场爆满。

西安美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少锋说:“通过与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合作,公司形成从前期创意、拍摄到后期制作、宣发、版权运营等全链条影视产业发展模式,在纪录片、影视航拍等细分赛道保持领先地位。公司先后投资拍摄‘下饭’‘乡野’‘神奇动物’等系列40多部影视作品,多部成为网络‘爆款’。”

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示范引领,近年来,西安曲江新区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建设文化贸易多元传播平台,创新丰富新业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打造文化“出海”新生态,助推陕西文化“走出去”。

2021年5月,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西安美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旨在深耕影视全产业链,为陕西文化“走出去”探索新路。

“借助合作方的渠道,我们的部分影视作品实现国际传播。”张少锋说,为了掌握主动权,公司在YouTube等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美食、自然、人文等专题,第一时间上传原创视频,形成营销矩阵,构建传播体系,实现“造船出海”。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从国际合拍到国际传播,西安美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成长过程是陕西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微观“窗口”。

2023年,陕西接待省外游客1.09亿人次,同比增长271.94%;文旅产业全年营业收入达7729.86亿元……从“出彩”到“出圈”,陕西文旅市场红红火火,文化创新创造竞相涌现。

“流量”变“增量”

搭建制造业“向外”新通道

巡视堆场、召开交班会、倒排班期、统计集装箱数、统筹车辆装箱……2月21日,忙碌完毕,望着装载着155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西安)驶离西安国际港站,蒋昊辰长吁一口气。

28岁的蒋昊辰是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国铁贸易运营部负责人。今年春节,他格外忙碌。

“春节期间,卡车运力减少,我们通过优化调度、延长作业时间等,确保班列稳定运行。”蒋昊辰说,去年,陕西开行首趟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此后,通过班列发运新能源汽车量持续增长,月发运量占汽车出口发运量的一半左右。

海外走俏的新能源汽车反映出陕西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强劲势头。2023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105.2万辆,居全国第三位,产量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汽车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1.6%,高出全国平均值40.2个百分点。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随着本地产业发展,中欧班列(西安)发运本地货值不断增长,去年陕西货值同比增长18.1%。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成为出口‘新三样’,反映出我省产业结构的变化。”

“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依托稳定开行的中欧班列(西安),陕西加快“流量”变“增量”,积极搭建制造业“向外”新通道。

依托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服贸会、广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陕西多元化开拓市场,赴中亚、欧洲、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各类贸易促进活动,支持陕汽、比亚迪抢抓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机遇获取新订单,重卡、新能源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倍和11.5倍,二手车出口增长8倍以上;延安苹果、商洛冷水鱼、安康毛绒玩具等一批本地产品远销海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俄罗斯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1%、22.4%和136.7%……2023年,陕西外贸企业达4968家,净增513家。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以陕鼓集团、陕建集团、陕汽集团、隆基绿能、爱菊集团等为代表的陕西企业,立足自身优势,瞄准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地,主动对接国际产能,以更高水平开放赋能更高质量发展。向“外”向“新”,陕西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秦评

开放引领发展 开放带来繁荣

依托海外仓、大数据等外贸发展新模式,成立跨境电商“源头工厂”,实现海外订单的本地生产;利用热门影视IP,设立线下剧场,主动“造船出海”,助推文化“走出去”;中欧班列(西安)稳定开行,吸引一批批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带动产业提质升级……陕西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聚焦培优育新,在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上持续发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开放引领发展,开放带来繁荣。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陕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然而,开放不足仍是制约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全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不足、外向型产业支撑不够、新的外贸增长点亟待培育……

以开放促发展,陕西要着眼构筑开放大格局,加强对内对外合作,探索建立参与世界市场体系、国际要素循环、全球产业分工的合作机制,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促进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双向互动,聚力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以开放促发展,陕西要着眼做强开放大平台,进一步扩大丝博会、杨凌农高会等影响力,提升自贸区、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平台“牵引力”,增强各类园区承载力,抓好精准招商,以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持续用力培壮外向型企业,加快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开放促发展,陕西要着眼力拓开放大市场,深入挖掘新兴市场潜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大力支持新业态发展,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全域开放体系,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访谈

高水平开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访谈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 吕建中

省商务厅综合处副处长 寇振

扩大开放是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近年来,陕西以扩大开放为导向,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高水平开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当前,全球范围内“向海而兴”的开放格局向沿边、沿江、内陆地区纵深拓展,地处内陆的陕西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吕建中: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深入、最持久的互联互通。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陕西要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上扛起责任,充分发挥历史底蕴深厚的优势,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切实把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动能。

寇振: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省外向型产业支撑不够,出口终端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少,开放平台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开放不足依然是制约陕西发展的突出短板。去年,全省召开开放发展大会,传递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扩大开放的信心。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陕西深化“三个年”活动,全省大抓项目、大抓投资、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势头更加强劲,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科教、文化、产业和区位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开放竞争力。

问:加快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陕西的发力点在哪儿?

吕建中:中国人爱说“买东西”,“东西”一词就来源于长安。1300年前,在大唐都城长安,有两个重要的贸易集市,称之为大唐东市和大唐西市。在当时,大唐东市相当于“国内贸易集散地”,大唐西市则相当于“世界贸易中心”,人们只要来到东市和西市,就能买到各种商品。今天的大唐西市有一条丝路风情街,由中亚地区国家的商贸协会负责经营,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去年,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功举办。陕西应抢抓机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商贸往来,在文化、中医、体育、能源、粮食等方面开展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共赢,探索走出一条符合省情的开放发展之路。

寇振:根据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暨招商引资推进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统筹安排,省商务厅将着力引项目、育主体、拓市场、优平台、强保障,今年的预期目标为实现外贸进出口增长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0%。

今年,省商务厅将组织百场“陕耀全球”拓市场抓订单活动,着力开拓RCEP等新兴市场,扩大日用消费品出口规模,培育锂电池、特色农产品等出口增长点,实施加快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发展5个专项行动,帮助龙头企业稳规模、国有企业提升产品外向度、优势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着力打造“投资中国·选择陕西”品牌,高水平办好丝博会、农高会、煤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动新开和复飞国际航线,拓展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推进贸易与产业、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在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上迈上新台阶。


人物故事

吴瑕:让“陕西造”销全球

2月18日9时,龙年春节收假第一天,智诚环球跨境电商产业园董事长吴瑕准时赶到办公室,和同事一起认真梳理今年的海外订单计划。

忙碌了一天,吴瑕和同事共梳理出400多万元的订单计划。她说:“我们打算将这批订单里的手工艺品类交给宝鸡的合作社生产,然后通过陕驿内外贸一体化数字工厂从宝鸡通关,发往智诚海外仓。”

去年底,吴瑕和团队在宝鸡综合保税区设立的陕驿内外贸一体化数字工厂投产,首单20多万元的手工艺品顺利通关。吴瑕说:“这是我们利用大数据筛选海外热销商品,通过跨境电商订单‘反哺’家乡产业的探索。”

跨境电商产业链长,环节众多。其中,物流配送被称为跨境电商的“最后一公里”。近几年,为破解物流配送难题,众多电商巨头纷纷“出海”抢滩布局海外仓。

前些年,赶上跨境电商发展的“风口”,一直在上海发展的吴瑕在全国设立20多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设立32万平方米的海外仓,为国内2000多家外贸企业提供仓储、配送、售后等服务。

随着“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大,陕西姑娘吴瑕回乡发展的念头越来越强。

2018年,西安市获批设立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根据家乡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吴瑕决定在西安曲江新区设立智诚环球跨境电商产业园。目前,该园区新增跨境电商就业岗位2000余个,扶持自主创业人数超万人。

吴瑕说:“原本想把在上海、深圳的公司直接搬过来,但当时西安的跨境电商刚起步。最终,我们选择在西安建立产业园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电商人才。一方面为了支持自身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从事跨境电商,助力家乡发展。”

西安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西安市拥有跨境电商及相关企业超1800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目前,西安市设立曲江新区、西安浐灞国际港等9个创新示范先行区,打造重点跨境电商产业园,探索出“园区+基地+孵化+服务”的全新发展模式。

如今,依托海外仓建设和数据库优化,陕驿内外贸一体化数字工厂筛选出“爆款”商品,实现订单的本地化生产,成功构建起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吴瑕及其团队申报的“跨境电商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数字经济典型示范案例。

“以前,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由于运输时效经常出现商品滞销。将这些商品运回国,成本太高,因此企业大多选择低价抛售甚至原地销毁,损失很大。现在,通过海外仓入货、出货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精准掌握市场需求,为企业精准选品,降低‘出海’风险。”吴瑕说,公司建成陕驿大数据中心,目前入驻企业超5万家,服务跨境包裹数量超3000万件。今年,公司要加大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海外仓力度,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让“陕西造”销全球。


链接

2023年,陕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042.06亿元,重卡、新能源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倍和11.5倍,二手车出口增长8倍以上,延安苹果、商洛冷水鱼、安康毛绒玩具等一批本地产品远销海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俄罗斯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1%、22.4%和136.7%;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21.9%;实际使用内外资分别同比增长12.6%和3.7%,外资增速高于全国11.7个百分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8家,同比增长29.9%,创20年来新高,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在陕实际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88.3%和222.6%;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全年开行中欧班列(西安)5351列,同比增长15.3%,累计在26个国家(地区)布局53个海外仓。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