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政策项目集中兑现4.87亿元
8月31日,秦创原工作推进暨政策宣讲兑现大会召开,集中兑现了862个、4.87亿元秦创原专项政策项目,并对财税、“三项改革”等相关措施进行了宣讲解读。
此次兑现的秦创原专项政策项目包括2023年度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科学家+工程师”项目,2023年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三项改革”综合试点项目、“两链”融合项目,2023年秦创原总窗口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等。
在政策宣讲环节,省财政厅教科文处财政监察专员邢向荣、省科技厅政策处处长马云、省科技厅资管处处长冀峰分别解读了《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若干财税措施》《陕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2024年度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产业链项目申报指南》。
据了解,近3年,省级财政科技专项经费由2020年的9.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7.5亿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陕西2021年新增财政科技经费2亿元,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新增财政科技经费3亿元,为秦创原相关政策落地和陕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强力支撑。
秦创原建设量化指标提前超额完成
在8月31日召开的秦创原工作推进暨政策宣讲兑现大会上获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的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企业引育等6项量化指标任务均已提前超额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分别增长40.60%、40.34%、31.76%、22.55%、21.35%,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9.8%。
在政策体系上,秦创原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在孵化体系上,全省新增27个国家级孵化载体、培育64个“三器”平台,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461个,在孵企业4.4万家。在转化体系上,陕西创新推广成果转化“三项改革”,53205项成果实现单列管理、12973项实施转化,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在服务体系上,“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全聚合式科创服务网络加速构建,67家创促中心将触角延伸到县区,网络平台汇集数据900余万条、服务企业合同金额超4亿元,发展公司聚合服务机构586家、吸引入原创新主体6375家。在人才体系上,陕西通过“校招共用”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475名;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00支,“三支队伍”总数达4742个,增幅达628.42%。在产业体系上,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超过40%,两年实现倍增。在金融体系上,17家银行新推出89款科创信贷产品,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秦创原系列科创基金、秦创原资本超市、秦创原发展公司科创母基金等全面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