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农高会田间展:来自田间地头的农科盛宴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2-09-16 10:25 作者:赵争耀 代泽均

割秸秆、掰苞米、再扒玉米皮,这些活要是纯手工操作,足以忙活到初冬。而如今,这繁琐程序通过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即可解决。农高会期间,在首次设立的田间展之一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展上,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让不少种田“老把式”看直了眼。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可是它的收获工作对于我国广大玉米种植户来说却是一件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此可见,选育优质机收品种势在必行,品种更新换代时机已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副研究员张兴华介绍,种植早熟耐密适合机收的品种,是玉米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种植模式转变的一个过程,可解决轻简化和机械化的有机结合,将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以玉米新品种陕单650为例,近两年,在陕西境内以及黄淮区域,该品种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机后吐出了已经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粒储存在了机舱里。几个来回后,收割机停在地头卸下玉米粒......玉米收割变得越来越简单轻松。”张兴华说,据了解,2017年至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不同地区建立了陕单650玉米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田,经过农业农村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玉米栽培学组等有关专家在蒲城、旬邑、榆林和定边机械现场实产验收,最高亩产达到1122.3公斤,具有籽粒水分含量低、田间倒伏率低以及籽粒破损率低的“三低”特点,创造了夏玉米亩产超过750公斤、灌溉玉米超过1100公斤的记录。2019年至2020年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在奇台总场建立高半示范田,经测产亩产达1465.25公斤。

“今年首次设立的农高会田间展很有特色,和展厅摆放的样品相比,田间展更为立体直观,参展者能身临其境感受品种的长势及特点。”张兴华说,希望借助田间展示的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树立“陕西样板”。

据了解,今年展会在杨凌全域共设置11个“田间展”展览点,专门设立现代种业新品种展示区,按照全链条、全景式、立体化展示的思路,充分展示种业在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