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一名“好支书”一面旗帜

——安康“寻找好支书、传承正能量、奋进新征程”活动回眸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4-12 11:29

安康市2021年开展的“寻找好支书、传承正能量、奋进新征程”活动,从1949年10月1日以来全市18365名村党支部书记中,甄选出了153名“好支书”进行表彰。这场活动参与人数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

时至今日,“好支书”的评选表彰活动仍被津津乐道,其探索实践及广泛影响,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1.8万余名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树153名“好支书”

2021年3月初,安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在全市开展“寻找好支书、传承正能量、奋进新征程”活动。通过以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开展摸排,县镇协同挖掘寻找出1949年10月1日以来全市正常离任、在任和去世、健在的18365名村党支部书记,时间跨度达7个时代。

县(市、区)委组织部根据“好支书”评选条件:任职满一届(3年)以上;任职、离任期间对党忠诚、政治坚定,个人及其家属表现良好,家风淳朴;任职期间实绩突出、群众认可,个人或任职的村党支部获得县级以上表彰;事迹真实先进可学习,品格作风优良可传承,又逐一征求纪委监委、政法、公安等10余个部门意见,确定了372名推荐人选。

市委组织部坚持事迹典型、好中选优原则,从中甄选出153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安康市“好支书”建议表彰对象进行公示,确保推荐出来的榜样叫得响、立得住。

2021年6月23日,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表彰安康市“好支书”的决定》中这样写道:为表彰先进,引导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传承弘扬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宝贵品格、优良作风,鼓足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坚定为民办实事的拳拳初心,更好承担起肩负的责任、使命、期望,担当作为、奋进实干,努力开创强村富民之路,决定授予周治成等 153 名同志安康市“好支书” 称号。

这些评选出来的“好支书”,涵盖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包括在任、离任和健在、去世的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933年出生的白河县茅坪镇响应村离任党支部书记韩昌财,年龄最小的是1992年1月出生的旬阳县甘溪镇袁湾村王旭。他们中获得过国家表彰的10名,占比6.49%;省级表彰的27名,占比17.53%;市级表彰的40名,占比25.98%;县级表彰的77名,占比50%。虽然年龄大小不一,获得的荣誉多少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好支书”。

2021年7月起,市委组织部先后在《中国农业科技报》、《安康日报》和“安康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点赞“好支书”专栏,宣传153名“好支书”先进事迹,持续释放“好支书”精神力量。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珣同志说,“开展‘好支书’评选表彰和精神力量传承,就是向广大干部鲜明传递出组织永远不会忘记、时刻关心关注干出成绩、做出贡献的人,以此激励全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担当实干、砥砺奋战。”

鲜活“教材”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

时间追溯到2021年6月29日。这天,安康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接续奋斗,不断开创新时代追赶超越新局面。

大会上,153名村党支部书记和100名共产党员、40名党务工作者、100个基层党组织和分别被授予安康市“好支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将“好支书”与“两优一先”一起隆重表彰,是安康历史上的第一次。同为表彰,为什么不是镇党委书记或者县委书记,而是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

“村支书‘官’不大,但承担着农村改革发展等各项任务。当好‘一根针’,接好‘千条线’,才能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推动乡村振兴。”安康作为农业大市,村党支部书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充分激发村党组织“领头羊”动能,安康才能加快走好乡村振兴新征程。

如此大张旗鼓的评选“好支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新中国成立 72 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拼搏竞进,奋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园区、 涉农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零”增至 5000 多个,100% 的村实现了通村、进组、入户道路硬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61 元增长到 11288 元,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农民群众生活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飞跃。在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奋斗历程中,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锐意开拓进取、勤恳敬业奉献、公道清正为民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与群众一道苦干苦熬、实干实效,更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将生命定格在奋进道路上。他们的典型事迹和精神情操,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安康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用好这些‘活教材’,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引领力、先进性、传播力,助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同时让更多的党员干部能够在身边的案例中有更多感悟、更多收获,才能在新阶段更好地服务本职工作。”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王博介绍到。

“好支书”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巩固成果与全面振兴,需要更多乡村振兴榜样引领前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评选“好支书”意义更为深远。

事实上,今日今时,全市153名“好支书”,正用他们的榜样力量,激励更多基层干部把实绩书写在安康大地上。

瀛湖镇天柱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明俊,是汉滨区推选的“好支书”之一。生命定格在50岁的他,1994年1月创建信立建筑公司,2002年4月响应组织召唤“不当老板当支书”,从解决村民吃水、用电、修路难题,到探索出“支部+协会+农户”“产业+基地”等致富新模式,让全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4年间增长了10倍。

至今已逝世7年的他,长眠在奉献了一生的秦巴山区,但他的事迹永远激励全市干部不断前行。在瀛湖镇张明俊先进事迹党性教育基地,他扎实苦干、一心为民的大爱情怀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的精神和力量始终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每名“好支书”,都是一面旗帜,一股力量。

从30岁“娃娃书记”到59岁“老陈书记”,旬阳市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始终永葆为民初心,勇于担当作为,带领党员群众闯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新路;他16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带领王院村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基层先进党组织”等国字号荣誉;他以实干实绩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称号。

去年获得“好支书”称号的陈分新,认为既是压力,又是鞭策,要“进一步发挥好作用,加快乡村振兴,带领全村共同富裕。”

2022年3月9日,陈分新在王院村开办的全市首个“乡村振兴学堂”开班。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是以22名村党支部书记打“擂台赛”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旬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常彬说,这个不拘一格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学堂”,充分发挥了“好支书”力量,推动全市村党支部书记从“要我干”变“我要干”,营造了“扬长补短、争创模范”的良好氛围。

同为“好支书”的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党总支书记刘家满,带领党员群众苦干7年,捧回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和省级招牌,让一个曾经暮气沉沉的穷山村变身为全盘皆活、声名鹊起的“明星村”,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村民的现实。

榜样从群众中来,还要到群众中去。如今,153名“好支书”的典型事迹在安康深入人心,示范效应充分彰显。全市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汲取力量,在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中共安康市委组织部  供稿)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