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你是否曾在深夜里辗转,为前路而迷茫
是否感到梦想滚烫,却屡屡受挫、举步维艰
在这个奋楫向前的时代
你我都需要一束光
照亮初心,重铸力量
今天,我们邀你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
开启穿越烽火岁月的“精神快递”
在文物的“低语”中,寻一份清醒,蓄一腔热血
前方有光,红星照耀中国
脚下有路,铺就时代担当
第一件“快递”
简约却不简单的小炕桌——《沁园春・雪》在此诞生
小炕桌。延安革命纪念馆供图
长54厘米,宽41厘米,高33厘米
这张在陕北的农民家里
随处可见的小炕桌
何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为了巩固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
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东征
1936年2月5日
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东征部队来到清涧县袁家沟村
毛主席住在了老乡白育才家
并将这里作为东征指挥所
为方便毛主席办公
白育才把家里唯一的小炕桌搬来供他使用
2月6日
陕北普降瑞雪
翌日清晨
毛主席信步黄河岸边
当他登上高家塬时
远望雪原逶迤、大河静谧
顿时心潮澎湃,诗情激荡
回到窑洞里,他伏在这张小炕桌上
挥笔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毛主席在这张小炕桌上写下了《沁园春·雪》。人民网记者 白鸽摄
我们年轻人搞创作、做研究
有时真不缺好装备
缺的是先辈们那种“于平凡处见格局”的定力
真正的灵感,源于对时代的深刻洞察
它需要我们沉下心
把每个思考的瞬间,都变成“灵感闪光时刻”
第二件“快递”
“实事求是”石刻——历久弥新的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石刻。延安革命纪念馆供图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珍藏着四块石刻
上面刻着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
为中央党校大礼堂亲自书写的题词
石刻长70.5厘米,宽63.5厘米,高15.5厘米
照笔画开凿,字形分毫不差
是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被誉为镇馆之宝
1947年3月
中共中央离开延安
中央党校的同志为了避免石刻遭到破坏
便在离开前将石刻埋入地下
1954年
延安师范学校在原中央党校建校
从地下挖出了这4块石刻
并将其交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保管
如今
这4块石刻静静矗立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
向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们诉说着这段往事
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的“实事求是”石刻(资料图)。人民网记者 白鸽摄
“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校训
毛主席赋予了它全新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第三件“快递”
“工合”字样肥皂——延安时期的“硬核国货”
“工合”肥皂。延安革命纪念馆供图
这些印着“工合”字样的肥皂
一点也不起眼
但它却是当年延安“自力更生”的“硬核代表”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组织”的简称
当年国民党封锁延安
连肥皂这种日用品都运不进来
“工合”肥皂就是由工合帮助建立的新华化工厂生产的抗战肥皂
1941年斯诺夫妇募捐了大量的资金
捐赠给了工合延安事务所
“工合”用这些资金,成立了难民纺织厂、新华陶瓷厂等工厂
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资支援
由于肥皂品相好、样式多
受到抗日军民的欢迎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
小小肥皂是难得的时尚奢侈品
既做奖品,又抵稿费
还是同志间相互馈赠的珍贵礼物
就是靠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劲儿
延安硬生生在艰苦环境里搞出了各种日用品
让“国货”在革命根据地发光发热
…………
炕桌上的墨痕
石刻里的真理
肥皂里的韧劲
都在诉说着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些精神财富持续激励着我们
奋勇前行!
朋友们
新时代的赛道上
咱们要带着这份“精神充电宝”
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活成最酷的模样!
统筹:马盛楠
策划:邓 楠
文案:孙挺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