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怎样理解党性

来源:《求是》 发布时间:2025-09-01 11:23 作者:张忠军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党性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党性?如何认识党性?党性为何如此重要?

党性是党的固有本质属性在每一个党员身上的体现,是党的理想信念、立场宗旨、纪律作风等要求在每一个党员思想、言论和行为上的具体体现。恩格斯曾用“党性”这一概念,强调理论学说应当明确阶级立场。列宁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有丰富的论述。比如,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报告中指出:“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以共同性、纪律性、组织性等作为党性要求,说到底是强调党性的阶级属性要求。

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讲党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党性的根本问题是世界观问题,讲党性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党忠诚是党性最基本的要求,讲党性必须做到忠诚于党,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党性说到底是立场问题,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讲党性要求修身律己、守住内心,自觉做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模范,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等等。总之,讲党性,就是党要求做的坚决贯彻执行,党不允许做的自觉远离。如果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那么这个“特殊材料”就是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党性不仅关系党员个体的政治、思想、品行和境界,也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从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全党团结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焕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党的建设情况看,我们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党员、干部容易出现精神懈怠的心态,党内易滋生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导致党变质、变色、变味。我们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党员、干部队伍现状看,党员、干部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这支队伍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要求相比,同党员、干部应有的标准相比,一些党员、干部在党性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进入党的队伍动机不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没有真正树立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大师”、信骗子;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是非观念模糊,丧失政治立场和原则;有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扭曲,追求个人利益至上,热衷于搞自我设计、作秀造势,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在组织安排的工作面前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犹犹豫豫,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有的修身不正、律己不严、自我放纵、变质堕落,最终滑向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深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组织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也有政治生态、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但党性锤炼不足、党性修养缺失、党性原则不强等内部因素是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

党员、干部锤炼坚强党性,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2025年7月23日至29日,北京市遭遇极端强降雨,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春燕沉着组织群众紧急避险,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区域,自己和丈夫却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图为2024年7月,尹春燕带领村民摇蜂蜜。 北京市怀柔区委宣传部供图

形成坚定的党性,不可能与生俱来,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终其一生去追求。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写给父亲习仲勋同志的一封信中说:“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锤炼党性,需要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考验中不断砥砺,这种锻炼和考验不仅是长期的,很多时候也是严酷的,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好几个关系。

把握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就是宣传人民的主张,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坚持党性原则,就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党员、干部掌握着一定的公权力和公共资源,总是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一事当前,是出于公心、坚持原则,还是谋私利、徇私情,可以直接检验党性的成色。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任人唯亲、任人唯利、贪赃枉法,动因都是一个“私”字,都是扭曲了正常的公、私关系。崇高的党性,并不排斥个人正当合理的诉求。党员作为社会成员,不可能摆脱其作为人所具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为此,要充分尊重、承认和保障其合理合法利益,但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正确处理公与私关系,需要正确处理原则和人情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曾为亲情规矩立下三条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即使被人指为‘无情’、‘无能’也在所不惜、不为所动。”亏欠了人情,以后还有其他机会弥补,而党性原则一旦失守,则代价难以挽回。只有讲党性、讲原则,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在原则问题上不含糊、不退让,才能心底无私天地宽,坦荡做人、公正用权,才能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才能真正对党和人民负责。

正确处理党性与个性的关系。我们党坚持讲党性,并不是要否定党员的个性,更不是要抑制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延安时期,有人错误地认为共产党只要党性不要个性。针对这一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有两种个性,即创造性的个性和破坏性的个性。创造性的个性,同党性是完全一致的,完全统一的;带破坏性的、个人主义的个性,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还强调:“我们要使许多自觉的个性集中起来,对一定的问题、一定的事情采取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有统一的意志,这是我们的党性所要求的。”正确处理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必须坚持个性服从党性,用党性规范和校正个性,要求每个党员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执行党的决定、服从党的决议、维护党的团结的前提下,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创造性的个性,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