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精耕细作出壮苗
——淳化构建“选育用”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赋能乡村振兴见闻

来源:咸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08:21 作者:薛辛 张娇

陈思荣现场培训果树修剪管理技术。

寇琪核查土地耕种情况。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

近年来,淳化县紧扣省、市部署,将村级后备力量培育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构建“选育用”全链条工作机制,破解人才来源单一、能力素质不高等基层队伍瓶颈。通过精准滴灌式培养、实战化岗位练兵,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后备力量脱颖而出,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的一线展现蓬勃活力,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生力军。

“选苗”更“育苗”:产业一线淬炼带富硬本领

农村工作的核心是育人兴村。选人环节,淳化县摒弃曾经的旧思路,明确划出“4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两条硬杠杠,主动从返乡青年、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外出经商人员中精准物色、广泛选拔,特别注重考察政治素质、带富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经过多部门联审程序,一支257人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被组建起来,他们年富力强、视野开阔、充满干劲,如同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了基层肌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金秋的方里镇魏村,连片苹果园泛着金黄。47岁的陈思荣弯腰查看瑞雪苹果长势,转身又开始指导村民修剪枝条——这位“田秀才”,正是淳化县“选准苗子、精培育苗”工作理念的践行者。3年间,他从普通农民到致富“领头羊”的蜕变,清晰勾勒出全县村级后备力量“三级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

2021年,方里镇党委在基层调研中发现陈思荣擅长果树种植管理且群众口碑好,迅速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按照“县示范培训+镇跟岗锻炼+村实践赋能”模式开展系统培训。镇党委书记亲自结对帮带,既教产业政策解读,又传群众工作方法,让他从“会种地”向“善经营、能带富”转变。“组织的培养让我开了眼界,懂了方法,干事的底气更足了。”陈思荣的感慨,道出了后备干部培育的关键作用。

“后备干部培养,关键要在一线练本领、解民忧。”村党支部书记王成立的话,道出了淳化县人才培育的核心——以实践为课堂,以成效为标尺,让后备力量成为产业振兴的“领头雁”。

“墩苗”更“壮苗”:民生一线书写治理好答卷

培育环节,淳化县委出台《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体系。县级每年组织全员轮训不少于3天,重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乡村振兴政策;推行“成长导师团”机制,由镇街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组成帮带团队,“多对一”传授群众工作方法;实践中安排后备干部担任网格员、列席村“两委”会议,在纠纷调解、项目推进等一线经风雨、壮筋骨。目前,全县660余名入库后备干部,已多数成为基层工作生力军。

在官庄镇寇北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32岁的后备干部寇琪正带着村民检查排水管道铺设质量。这个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年轻人,通过党组织“铺路搭台+一线淬炼”的培养模式,从“潜力股”成长为乡村治理“生力军”,生动诠释了淳化县“在干中学、在练中强”的后备干部培育理念。

寇琪被纳入后备干部库后,县镇两级党组织并未让其“坐冷板凳”,而是按照“给位子、压担子”机制,安排他在老支书“手把手”带教下,全程参与民生项目建设。从50余户生活用水管网改造到800米道路硬化,从2000米排水管道铺设到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这些急难险重任务成为他提升治理能力的“实战课堂”。“遇到难题,老支书教我‘先找党员骨干商量、再听群众意见、最后按程序推进’,这是基层工作的好方法。”寇琪的成长感悟,揭示了后备干部培育的“淳化经验”——以老带新传经验,以事练人强本领。

“组织的培养让我有了扎根泥土的信心,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卷。”寇琪的话,道出了所有淳化县后备干部的心声——在党建引领下扎根基层,用实干实绩回应群众期盼。

“育苗”更“用苗”:全链机制构建梯队新格局

使用环节,淳化县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原则,建立起“优秀人才—后备干部—‘两委’成员—党组织书记”递进路径,目前,已有33名后备干部计划被推选为村党组织书记。由此,一个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老中青”结合干部梯队已清晰构建:“老书记”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中间力量”成为中流砥柱,承上启下;“年轻干部”则快速成长,带来新观念、新方法。这种梯队模式,不仅解了“人难选”的燃眉之急,更从根本上规避了干部断档、能力断层风险,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被选进后备力量队伍的一年后,陈思荣响应全县苹果产业升级号召,赴杨凌农高会学习技术,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现场指导,率先改良9亩果园种植“瑞雪”品种,带动13户群众连片发展15亩,预计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群众反映出行难题,他在村党支部的统筹下多方争取项目,带领群众投工投劳硬化4.9公里出村道路,结束“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如今的陈思荣已成为村干部队伍的中流砥柱,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产业多维发展。

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基层选人用人的重要目标。寇琪面对村里杂物堆积、污水横流的难题,在村党支部支持下主动领办整治任务,借鉴“三步工作法”:前期摸排痛点,中期组织“清洁志愿队”集中清理,后期牵头制定《公共设施管护细则》。为带动群众参与,他带头清理亲戚家“三堆六乱”,再发动党员包片动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格局。如今的寇北村,实现“建管并重”长效管护,既靠硬件改造提升环境,更靠党建引领凝聚合力,这正是淳化县后备干部培育“党建+治理”模式的鲜活成果。

从产业振兴的“带头人”到乡村治理的“排头兵”,淳化县精耕村级后备力量培育“责任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高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