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着眼破解农村党建“力量不足”问题,聚焦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关键环节,通过从优从严“选”、精准科学“育”、搭台赋能“用”,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从优从严“选”,建好后备力量“蓄水池”。开展在村人才“大起底”,建立“五类人员”台账,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返乡高峰期,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流动党员交流会”等活动48场次,100余名返乡人才踊跃参与,主动留村发展。严格执行“政治标准首位制”和“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村级初审、镇级联审、县级备案”程序,对现有人才逐一过筛,确定后备力量492名,确保每村储备5名左右“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骨干人才,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
精准科学“育”,锻造干事创业“先锋队”。坚持“培训提能+导师帮带”双轨培养模式。将后备力量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县级每年举办后备力量“雏雁”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组织、人社、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开展政治理论、实用技能、产业发展等主题培训297场次。坚持“轮值主事”制度,233名后备力量压茬锻炼,在矛盾调解、政策宣讲、民生服务中累计解决群众诉求700余件。实施“老带新”结对培育,由镇街包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担任导师,对492名后备力量“一对一”帮带全覆盖,通过定期座谈、走访、谈心,了解思想动态并手把手传授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实践经验,促进后备力量历练成长。
搭台赋能“用”,激活担当作为“动力源”。创新建立“揭榜挂帅”机制,163名后备力量领办道路硬化、人饮管网铺设、高速公路占地征迁等256个民生实事和攻坚项目,增加群众认可度。坚持“备用结合、有备有用”原则,对表现突出的后备力量,优先推荐递补村级班子成员,11名后备力量压缩成长期直补进入村“两委”,3名能力突出的后备干部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实现“备而有用、用而促优”。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