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白水县紧扣“培育聚集百名‘四乡’人才”目标,以乡情为纽带、政策为支撑、实干为导向,从联络、保障、引领三方面发力,持续吸引各类人才扎根乡村,为县域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情为纽,数据筑基织密人才联络网。把“乡情”作为凝聚在外人才的核心抓手,建立县镇村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人才机制,依托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座谈联谊,通过通报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现状,用“乡音”拉近距离、用“乡貌”唤起归意。同时,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宣传乡情乡貌,让在外人才直观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回引意愿。
强化“数据赋能”,精准摸清人才底数。建成涵盖党政、教育、科研等8大类的《白水县在外优秀人才集》,收录人才341人;新建博士人才库、C9高校联盟研究生库及“四乡”人才信息库420余人,实现人才专业、领域、需求等信息“底子清、情况明”,为招商引资、精准对接人才需求筑牢数据支撑。
政策为翼,服务加码破解人才后顾之忧。出台《白水县招才引智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才给予1万—5万元奖励;“四乡”人才领办的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每吸纳1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可获2000元一次性岗位补贴,既助人才发展,又促群众增收。开放创业孵化园入驻通道,落实房租、水电费用减免政策,并配备农业、电商等领域专家提供全程指导;联合农发行、农业银行推出年利率5%的低息创业担保贷款,开展“进百村、入千户、投亿元”专项活动。截至目前,已引导354名返乡大学生、企业家、退役军人扎根创业,发放贷款达5.1亿元,为人才干事创业注入“资金活水”。
头雁引领,实干兴村释放人才带动效能。聚焦村(社区)发展核心需求,重点从“四乡”人才中精准培育村级带头人,广泛吸纳在外优秀青年、高校毕业生、产业致富能手、乡土技术骨干、退役军人等回村任职,通过“实践锻炼+项目带动”提升其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切实增强乡村“造血”功能。目前,全县已有46名“四乡”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治理提质的“主心骨”。城关街道西文化村大学生井云龙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回乡创业后,在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通过创新产业模式、引进优质品种,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