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彬州: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9-01 08:42 作者:高文锋 刘瑶

今年以来,彬州市充分发挥高端能化人才集聚平台叠加优势,通过创新政策体系、强化平台驱动、优化服务保障等系统集成创新,着力构建“1+N”全链条的人才服务体系,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创新政策体系,打造高端人才“强磁场”。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出台《彬州市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工作实施办法》,构建“1+N”人才政策2.0版,突破传统编制限制,采取编制外自主招引和“一事一议”相结合方式,为人才提供引才补贴、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兑现事项,鼓励支持全市企事业单位积极引进各级各类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团队),构建“刚性+柔性”双轨引才体系。为实现精准化引才,积极征集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岗位,制定公布《2025年彬州市重点产业(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年内精准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截至目前,引进高端人才8名、急需紧缺人才6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个。

集成资源要素,搭建科技驱动“新平台”。按照“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思路,坚持“科创”与“转化”并重,依托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建设,聚焦能化首位产业和人才发展需求,搭建高端能化产才集聚平台,先后建成产才规划厅、院士专家联系服务站、专家工作室、“双招双引”工作站、科技创新中心、项目中试基地、人才服务站等平台载体,注册成立咸阳智聚精细化工研究院,制定《高端能化人才集聚平台激励十条措施》,构建“高端人才+产业项目+技术创新+资金支持+服务保障”发展模式,为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保障。截至目前,先后建设西工大特种高分子材料等项目中试基地,积极承接高校成熟的科研中试项目落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科创服务共筑、创新资源共通、设备平台共用、人才资源共建、成果体系共享等维度,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孵化+中试+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激活人才创新活力。

聚焦“四链”融合,激活产才发展“新动能”。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贯通,彬州市设立全省第二支县域经济产业引导基金——陕西(咸阳)精细化工产业引导基金10亿元,鼓励龙头科技企业与先后与23所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深度合作,集聚高层次人才140余名,吸引落户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示范发电项目、国内首家高阻隔封装胶生产-思摩威薄膜封装关键材料项目、智仑超纯电子级环氧树脂项目等33个科技项目在彬中试转化落地,支持智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独创“靶向除氯剂+分子蒸馏工艺”解决了高端环氧树脂“卡脖子”问题,为国内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优化服务保障,营造拴心留人“好环境”。构建“1+N”人才政策包,按照“企业入驻‘0时延’、经营‘0干扰’、运行‘0负担’、‘3年资助100万’”目标,建设彬州市“301”科技创新特区,成立彬州市行政审批局经开分局,建成“法官”工作室,开通企业和人才服务窗口,从项目审批、证照办理、科研项目申报、司法援助等方面,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服务,让各类企业人才在彬放心投资、安心发展、顺心工作。出台《彬州市“优才卡”发放管理暂行办法》《人才大厦经营管理方案》,集聚人社、卫健、教育、文旅等多方资源,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已解决90余名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关键小事”,全方位破解人才安身安业难题,真正让人才“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

(供稿:彬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