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岐山县坚持把专家人才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系统构建“引、用、育、留”全链条工作机制,持续放大专家人才乘数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注入澎湃动能。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高标准建成秦创原(宝鸡岐山)创新促进中心,组建省、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教授团队1个。聚焦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创新工作室8个,其他各类人才工作站(室)13个,构建覆盖全域、特色鲜明的专家人才服务网络。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长安大学等10余所高校院所共建高校教育实践基地8个,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支团队、激活一个产业”的倍增效应。
一线攻坚,担当产业升级“智囊团”。坚持“产业出卷、专家答卷”,建立“产业需求——人才图谱”双向对接机制,动态梳理企业技术难题,组织专家“揭榜挂帅”。围绕粮、菜、畜、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专家团队包抓40个重点园区、企业及合作社,累计开展技术指导200余次,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10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150余项,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借鉴“科技副总”模式,鼓励企业选聘高校院所专家担任技术顾问,领办重点精品项目50余项,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育才带徒,锻造本土人才“生力军”。发挥专家“传帮带”作用,构建“县、镇、村、组”四级培训网络,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联合攻关”多元模式,组织专家人才常态化下沉一线,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超7000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3057人、农村致富带头人565人,成功打造“西岐名吃”“西岐工匠”“西岐家政”三大劳务品牌。实施“名师带徒”计划,推动专家与青年骨干“一对一”结对培养,累计带动40余名青年成长成才,为基层发展和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优化生态,营造近悦远来“暖心巢”。坚持“人才至上、服务至上”,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听取意见。注重在专家人才中发展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提升政治参与度。健全“奖金+荣誉”双激励体系,累计发放专家人才团队奖补资金24.7万元,落实各类人才补贴资金320余万元。积极推荐申办“宝鸡优才卡”52人,妥善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关键小事”,为专家人才营造安心创业、舒心生活的良好环境。
供稿:岐山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