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乡村支书“两元餐”,铺就温情治理路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10-23 10:23 作者:刘鹏

在秦岭余脉的褶皱里,西安市蓝田县里峪湾村支书庞富强骑着红色电动三轮车穿梭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每天中午,他载着保温桶准时出现在村道,两元钱的农家饭让六十余位留守老人吃上热乎饭。这持续近半年的善举,不仅解了老人吃饭难题,更撕开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温情切口。

里峪湾村常住人口少,六七十位留守老人居住分散。庞富强最初设想的集体食堂,因老人行动不便难以实施。在此背景下,他选择电动三轮车作为送餐工具,既适应山区崎岖地形,又能保证饭菜温度。每日清晨采购、中午烹饪送餐,庞富强将个人时间转化为公共服务空间,以“移动厨房”模式创造性地适配了山区实情。

送餐时,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强强”,从“村干部”到“强强”的称呼转变,是治理关系的重构,他蹲在灶台前炒菜、雨天为老人端饭进屋、送餐途中检修手机,这些举动消解了传统“管理者”的权威感,建立起“家人式”情感联结。送餐服务不仅提供饭菜,还融入建立老人健康档案、记录慢性病信息、排查安全隐患等综合养老关怀。村民主动告知身体不适、独居老人敞开心扉,信任的建立远超考核指标价值,彰显出服务转型带来的深厚干群情谊。

“两元餐”背后,是基层治理从“物质供给”向“精神滋养”的跃迁。老人们围坐吃饭拉家常,庞富强成为情感倾诉对象,日常互动构建起乡村社会的情感基础。“两元餐”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年轻人返乡创业、讨论直播带货构想、农旅融合探索等不断涌现,由送餐服务激发的发展动能正在重塑乡村经济生态。

两元钱的定价也极具智慧,免费供餐可能引发“面子负担”,也难以维持,高价收费则背离公益初衷,象征性收费既维护了老人尊严,又通过“微支付”构建起服务可持续性。这种治理智慧,让服务在温情中得以延续。同时,送餐服务吸引了菜市场商贩捐赠三轮车、网友自发宣传等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 + 社会参与 + 村民自治”的多元共治格局,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供稿:府谷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高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