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邻居代收快递积5分,调解纠纷积30分,陪老人就医积50分……”近日,旬邑县职田镇东棚村“积分超市”里村民兑换物品、分享心得,现场热闹。今年以来,该村推行矛盾纠纷化解及为民服务积分制管理,将善行义举转化为“治理积分”,点燃群众参与热情,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小积分”有“大标准”,善行义举有了“价值刻度”。“以前做好事没人记,现在村里给积分还能换东西,干得越起劲!”村民张大姐拿着刚兑换的洗衣液笑着说。东棚村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一套“接地气”的积分标准:化解简单口头纠纷积20分、一般矛盾积30分;代收快递、走访特殊群体积3-10分;陪同就医、就业帮扶积20-50分;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积3-20分;上报险情、疏散群众积10-30分等等。村民每完成一项服务,只需到村委会登记,积分便实时累积。季度末,积分不仅能兑换米面油、日用品,还能“点单”实现“微心愿”。这种“服务-积分-回馈”的闭环机制,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做好事有甜头”,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大幅提升。
“小榜单”带“大风尚”,文明乡风有了“鲜活榜样”。
积分不仅是数字,更是文明的“风向标”。东棚村将年度积分排名前列的村民优先推荐为“优秀村民”“五好家庭”,并将符合条件的村民积极纳入党员发展和村“两委”后备力量培养。村里通过公开栏“红榜”、微信群推送、“云上平台”展播,广泛宣传“积分明星”的暖心故事:有帮老人代缴水电费的“贴心人”,有冒雨坚守防汛巡查一线的“守护者”,有十年如一日调解邻里纠纷的“和事佬”……“看到邻居积了分还上了光荣榜,我也坐不住了!”村民老李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利用闲暇时间帮助留守老人采购物资。如今,东棚村的门前小巷里,“哪里需要帮忙”“我积了多少分”成了热门话题,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独角戏”变“大合唱”,基层治理有了“全民合力”。积分制推行以来,东棚村实现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大家一起干”的转变。矛盾纠纷化解更及时,村民主动当“调解员”,邻里矛盾直接在网格内解决;为民服务更细致,路灯坏了有人修,农忙时有人帮,留守老人就医有人陪;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村级事务参与率不断跃升。“以前村里的事靠干部催,现在村民抢着干。”村党支部书记感慨道。下一步,东棚村计划完善积分管理体系,丰富服务兑换形式,并将这一治理经验系统性推广至周边村庄,推动形成“以点带面、连片共进”的乡村善治格局,让“小积分”真正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金钥匙”。
供稿:旬邑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