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也是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集中轮换年。山阳县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持续发力,以四项精准举措拧紧驻村队伍管理“发条”,切实提升驻村干部履职效能,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择优选派,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坚持“因村定需、选优配强”原则,严把驻村干部“入口关”,确保新一轮驻村工作队结构更优、力量更强。突出精准摸底,坚持把“五类村”作为重点,按照“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的要求,注重选派联动、供需对接,对全县各村的发展现状、短板弱项和实际需求进行全面摸排,精准设定选派岗位和资格条件。突出优中选强,采取个人报名、组织推荐、党委(党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中,遴选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169人,工作队员292人。突出平稳过渡,落实专项工作交接期,以新老队员协同工作、实地调研、资料移交、座谈交流等形式,确保帮扶规划不断档、政策落实无缝隙、群众联系不脱节,实现驻村帮扶“无缝衔接”,跑稳乡村振兴“接力赛”。
靶向赋能,锻造攻坚破难“硬本领”。鲜明树立“实干者有为、有为者有位”的导向,围绕驻村干部履职所需,打造“精准化、实战化”培训体系。全面夯实基础,围绕基层党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乡村产业、基层治理等核心内容,对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系统性岗前培训,上好“履职第一课”,确保驻村干部“心中有数、手中有策”。优化动态施教,结合驻村干部专业背景与派驻村实际需求,采用“理论学习+专业训练+现场教学”模式,邀请农业专家、致富能手、优秀老支书现场授课,重点提升产业谋划、项目协调、应急处突等实战能力。比武练兵提能,建立“导师帮带”制度,由镇(街道)领导干部、往届优秀驻村干部结对指导;定期组织“擂台比武”“岗位练兵”,让干部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成长为乡村振兴“行家里手”。
严格管理,压实履职担当“责任链”。健全组织部门、农业部门、派出单位、镇(街道)“四方共管”机制,解决驻村帮扶中管理不严、作风不实等问题。明确责任清单,制定《驻村干部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其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项目和工作标准,实行目标化管理。加强制度约束,加强驻村干部日常管理与跟踪管理,建立日签到、周统计、月通报工作机制,坚决杜绝“走读”“挂名”现象,确保干部主要时间与精力投入驻村工作。严明督查考核,建立“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期满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考核过程充分听取镇(街道)党委、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将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提拔使用、职称晋升直接挂钩,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强化保障,激活干事创业“新动能”。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全力解决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驻村干部驻得下、融得进、干得好。完善待遇保障,全面落实生活补助、工作经费、交通通讯补贴等政策,严格执行每人每月100元通信补贴标准,按规定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组织健康体检与走访慰问,切实帮助解决干部家庭实际困难。加大工作支持,县镇两级定期召开驻村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驻村工作中涉及的资金、项目等难题;赋予驻村干部必要的资源调配建议权与村“两委”干部监督评议权,为其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强化鼓励激励,在评优评先、选拔使用、职级晋升中向驻村干部倾斜,以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推动驻村干部驻村驻心、履职尽责,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
供稿:山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