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丰收的气息弥漫山乡,走进石泉县两河镇金盆村集体经济厂房,只见工人们正麻利地将新鲜香橼果切片、铺匀、烘干,浓郁的药香随风弥漫。这些香橼片烘干后,将存入气调库冷藏保鲜,等待销往药材市场。
这一派火热景象,正是两河镇持续深化“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推动“村与村抱团”升级为“集体带农户共赢”的生动实践。
支部牵线,“村集体+农户”携手共营
“去年村集体建起了厂房、气调库,主要用于黄花、紫苏等加工储存,可设备时不时闲置,我看着干着急!”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两河镇“头雁工作室”联席会议上,金盆村党支部书记饶流安抛出了这道难题。一旁的新春村党支部书记包月才听后,眼睛一亮,立刻想到了本村的致富能人李国春——他常年从事农副产品销售,正缺烘干厂房和冷藏设备。
在两村党支部的积极推动下,双方迅速达成合作协议:金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厂房、设备和劳动力入股,李国春负责收购和销售,成本与收益五五分成。截至目前,已联合收购鲜香橼100吨,接下来,还打算继续收购枣皮等中药材。
“现在跟村集体合作,缺厂房、缺设备、缺人手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可以放开手脚闯市场了!”李国春感慨地说。这种“支部引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能人运营”的模式,既让闲置的集体资产“活”了起来,也为农户发展产业破解了实际难题。
村社带动,群众务工增收路子宽
在新春村,集体经济的烤烟产业正处于烘烤关键期。每天,30余名工人挎烟、入炉,忙得热火朝天。农户蒋昌林是村集体特聘的烘烤负责人,自2021年起就在这里工作,如今已是第五个年头。
“我平均两小时就要查看一次炉温,及时加煤。虽说活儿累,但也就忙这几个月,每月能拿到4800元工资,一年下来能有3万元收入。”蒋昌林连说带笑。村党支部书记包月才接过话茬:“他种了22年烤烟,技术没话说,做事又踏实,把集体的事当成自家事一样上心,让他干,我们一百个放心!”
据了解,新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发展烤烟150亩,带动100余人务工,发放工资约25万元,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增收。
集体引领,农户跟进发展有底气
中心村一组村民郑昌旺,今年紧紧跟着村集体的步伐,在中心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下,种下60亩丹参。无独有偶,金盆村村民胡玉山也在村集体引领下发展紫苏50亩。
“种苗统一提供,销路由村集体负责,我们农户只管把药材种好,没有后顾之忧。”郑昌旺的话,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共同心声。目前,中心村集体经济组织已辐射带动全镇100余户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党建聚合资源,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两河镇以党支部为核心引擎,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运营平台,通过创新“集体+农户”合作模式,有效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更把农户紧密嵌入产业价值链中,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党组织有力引领、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民稳定增收的乡村振兴共富路。
(供稿:石泉县两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