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宝塔区非遗保护中心党支部:
采取“12345”工作措施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9-08 09:15 作者:冯晓宇

延安市宝塔区非遗保护中心党支部紧扣“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创新打造“红塔薪传”党建品牌,采取“12345”工作措施,推动党建工作与非遗保护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区域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深植红色根脉,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延安精神作为思想灯塔,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指导实践,破除思想障碍和路径依赖,科学谋划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赓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锤炼党员干部务实作风,通过专题研学、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等方式,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公共文化发展的具体行动,让红色基因成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发挥两个关键,激发队伍活力。聚焦支部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作用“双提升”,以支部战斗堡垒为统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支部找准切入点,强化引领作用,围绕非遗保护重点任务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业务工作高质量完成。设立“党员先锋岗”,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推动党员在项目申报、数字化建档等关键环节冲锋在前。通过“抓党建不离中心工作、抓业务不离党建工作”的联动模式,形成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让党员干部在非遗保护一线争当标杆、树好形象。

落实三个制度,规范管理效能。深化学习制度,制定年度计划,通过“线上平台+线下研讨”“专题党课+非遗知识讲座”等形式,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及非遗专业知识。落实周例会制度,动态总结业务进展、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并将学习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推动理论学习从“软要求”变为“硬约束”。严格工作制度,细化业务流程、明确责任分工,班子成员带头抓落实,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确保非遗普查、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等环节规范高效、安全可控。强化组织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及主题党日等制度,通过沉浸式党性教育增强组织凝聚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队伍。

强化四个保障,夯实基础支撑。从支部建设、阵地打造、激励关怀、作风锤炼四方面筑牢发展基石。拧紧支部建设“总开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建强红色阵地,打造集党建文化墙、党员活动室于一体的多功能党建空间,增强党员归属感与荣誉感。落实关心关爱,将健康体检、带薪休假等制度落细落实,通过“走出去学先进经验+请进来传技艺”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队伍专业素养。深化作风建设,常态化采取日常提醒、警示教育、谈心谈话等方式,提升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依托新媒体平台,将党员学习教育搬到云端,引导党员干部用活碎片时间开展“掌上”学习。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以严实的态度正风肃纪,促使党建带队伍工作从“宽松软”走向“严紧实”。

深化五个融合,彰显品牌实效。推动党建与非遗保护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跃升,让“红塔薪传”品牌焕发强劲生命力。传承保护融合,锚定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目标,建立240余个非遗项目电子档案库,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加快数字化保护布局,为传统文化留存“基因密码”。宣传展示融合,策划“年味宝塔·荟萃非遗”等特色活动,组织非遗项目亮相丝博会、农高会等国家级展会,配合央视等主流媒体拍摄专题片,推动“党建红+非遗彩”品牌走向全国。志愿服务融合,组建“薪火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景区、校园开展非遗教学与政策宣讲,让党旗在文化服务一线高高飘扬。人才培养融合,创新“引进来讲、走出去学、自己摸索干”培养模式,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组织业务骨干赴外地交流,激发队伍创新活力。为民服务融合,常态化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与高龄传承人,以有温度的文化服务回应群众对精神文化新期待。

供稿:延安市宝塔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