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关乎粮食安全与民生福祉。今年以来,韩城市西庄镇紧抓“北部粮食主产区”的工作目标,将重点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以实际行动筑牢粮食稳产稳收的基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农田水利设施的升级改造为突破口,采取试点先行、全域推广的方式,用一项项“小举措”破解农业生产难题,夯实粮食稳产的“大民生”,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动力。
今年6月,解家村率先筹措资金,启动农业设施管道提升工程。通过整合原有三口灌溉用井为一口,并同步铺设1000余米灌溉管道,实现了灌溉设施的“提质升级”。改造后,灌溉系统每小时出水量提升至80立方米,覆盖农田面积扩展至1000余亩,有效解决了过去灌溉时水源短缺、水压不稳的问题。这一设施升级不仅大幅提高了灌溉效率,更筑牢了粮食稳产的基础,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在今年遭遇大范围干旱的不利条件下,解家村粮食产量依然保持稳定,其中粮食亩产量达983斤,玉米亩产量稳定在1100斤,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粮袋子”,让村民在应对极端天气时更有底气,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
随后,柳枝村迅速跟进,积极引水灌溉,并对粮食种植基地及周边农户地块铺设喷灌管网等灌溉设施,确保粮食种植区域的作物用水。同时,对既有灌溉渠道进行清淤、衬砌及硬化作业,新铺设管道700余米,覆盖范围拓展至300余亩,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灌溉成效。改造后的灌溉系统不仅节水效果显著,还缩短了灌溉周期,为农民节约了时间与精力,为粮食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解家村的“水井整合+管道铺设”,到柳枝村的“滴灌建站+渠道清淤”,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举措”,实则精准破解了农业生产的关键难题,有力支撑起粮食稳产的“大民生”。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更持续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让“北部粮食主产区”从口号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着眼全域农业发展,西庄镇并未止步于试点成效,而是及时总结解家村、柳枝村的改造经验,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在全镇推广,鼓励更多村庄加入农田水利设施升级行列,为全镇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从田间地头细致入微的技术指导,到水利设施日臻完善的逐步推进,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镇党委对群众的深切关怀与坚定责任。
“为群众办实事,绝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要让每一项举措都落到实处,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感受到温暖。”镇长陈艺超表示,“下一步,西庄镇将持续聚焦农业发展需求,着力推进水利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既解当下灌溉之需,更护长远农业发展,确保‘活水’畅流田间,让民生温度真正扎根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供稿:韩城市西庄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