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石泉县迎丰镇:分类指导强党建 争先进位促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10-21 09:02 作者:迎丰镇 阮长蓝

近年来,石泉县迎丰镇以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持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不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围绕产业升级、环境提质、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全镇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检验“争先进位”成效,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镇党委围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目标,制定三年行动方案,严格对标“一强五好”标准,完成全镇9个党支部综合定级,经动态调整,“三类”党组织全面消除,“一类”支部增至5个,“二类”优化为4个,形成梯次提升良好局面。在队伍建设方面,系统推进村“两委”运行与后备力量研判,开展谈心谈话200余人次、民主测评8场,动态更新村级后备人才库27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40.7%。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育5人,推动10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依托“双培”工程,开展“田间课堂”“头雁讲堂”培训5期,覆盖120人次。落实“1+N”帮带和“三个一”计划,11名后备力量纳入重点培养。严格执行党员“五式”分类管理,深化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落实“六个一”措施,切实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做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立足资源禀赋,明确以“桑、芋、药”为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大力推进智能蚕桑发展,建成智能蚕桑工厂2个,年养蚕规模突破600张;魔芋种植新增2200亩,成为群众稳收增收的“铁杆庄稼”;黄精、淫羊藿、紫苏等中药材种植管护面积超2500亩,多元产业格局初具规模。通过深化驻村帮扶和村集体经济培育,成功打造“庙梁拐枣酒”“三官庙冷水鱼”“梧桐寺香猪肉”等一批特色品牌,累计培育产业大户30户、家庭农场18家,新建产业示范基地16个,带动逾5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在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推动下,整合资源优势,开展蚕桑种养、中药材种植等技术培训5场,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助销农副产品3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益突破100万元,其中2个村集体年收入有望超过50万元。

改善人居环境,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以“全域整治、长效管护”为目标,迎丰镇累计投入95万元实施弓箭沟至三官庙村环境提升工程,将集镇划分为3个片区6个网格,系统推进村容村貌整体跃升。打造“一村一景”示范点4个、美丽庭院示范户25家,疏通沟渠9公里,拆除危旧房屋2处,乡村“颜值”持续提升。建立“周五集中整治日”“逢集市场规范”等长效机制,实行月度通报、问题研判机制,印发《迎丰居民十二条公约》700余份,推动环境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结合入户宣讲、院坝会、“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及镇人大专项监督,群众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聚力民生实事,擦亮基层治理“暖心色”依托“常入户、办实事、防风险”工作机制,全镇累计走访农户8000余户次、覆盖2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37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68件。在就业服务方面,精准匹配岗位400余个,开展技能培训3期,就业率达到90%,人均月增收约1500元;发布灵活就业岗位信息500余条,帮助3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面对旱情汛情交替的严峻形势,及时投入抗旱资金10万元,协调调度设备6台,灌溉农田1600余亩,铺设管道1.2公里,有效保障380人饮水安全。文化惠民丰富多彩,开展广场舞、彩龙船、群乐会、非遗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超1000人次;“童伴成长”阅读活动惠及儿童600余名,新增健身器材6套、充电桩9个,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累计排查化解各类风险62处,成功调解纠纷40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群众满意度达98.8%。


责任编辑:高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