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子洲县:党建赋能促振兴
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画卷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10-20 10:14 作者:冯保成

2025年上半年,子洲县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粮油安全为底线、防返贫为关键、特色产业为引擎、人居环境为抓手,统筹推进农业生产、乡村建设与民生保障,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赋能防返贫,织密保障强动能,子洲县以“四项机制”构建动态监测体系,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防返贫成果不断巩固。建立“1+4”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响应机制,规范程序解决“想纳不让纳”“应纳不愿纳”问题;每月跟踪监测帮扶台账,上半年下发预警信息1850条,排查纳入监测对象36户97人,风险消除率达84.10%;创新防返贫保险机制,为136人提供帮扶资金225.05万元。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激发内生动力,上半年投入衔接资金1.06亿元,62.7%用于产业发展,通过陕果、应马安等企业带动村集体分红1300余万元;脱贫人口转移就业2.2万人,兑付省外务工交通补贴128.3万元、“雨露计划”补助90.8万元,发放小额信贷550.6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持续拓宽,第一批22兆瓦“千村光伏”项目并网带动110个村增收,第二批1.4万千瓦项目获市级批复;针对薄弱村盘活集体设施建设屋顶小光伏,构建“多渠道、长时间”增收模式。

守粮油安全底线,夯实农业生产根基。全县锚定“稳粮扩豆”战略目标,推动良种良机良法协同发力,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达78.6万亩,大豆种植21.5万亩、油料种植3.41万亩,均超额完成目标。技术推广与模式创新同步推进,实施玉米增密度种植3万亩、高粱单产提升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660亩,打造3个千亩示范方和5个百亩技术攻关田;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10万多亩、实用农机具3612台、第四代生物有机肥6.7万亩,培训种粮能手420人次,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防灾减灾与农田建设双管齐下,储备防汛抗旱物资4万余件(套),组建应急抢险队伍23支,完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控54.24万亩次,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根基。

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全链发展效益。围绕中药材、苹果两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化升级,推广“1+3”种植模式,建设标准化基地7005亩、黄芪大棚育苗基地1处,示范黄芪机械打孔种植、垄作栽培技术,完成1万亩无人机病虫害防控;“子芪1号”入选陕西省林木良种名录,子洲县获评国家级“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陕北唯一),驼耳巷乡创建省级中药材产业强镇。苹果产业稳步壮大,成功入选省级果业重点县,上半年创建高标准示范园7000亩、市级示范园4个,改造老果园900亩,推广地膜覆盖、果园生草覆盖各2万亩,增施有机肥1500吨;建设冷藏库1400吨、防雹网342亩,购置冷藏车4辆,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焕发乡村崭新面貌。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与村容村貌提升,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创新“5337”模式,健全三级书记抓落实等五项机制,通过媒体、专题片、技术员入户等方式开展三类宣传,推广“一户一厕”“多户一厕”“接入污水管网”三类模式,提升七项建设技术。“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同步发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黑臭水体整治,力争年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超80%;深化环卫“三三制”,清理垃圾3.6万吨、整治“四乱”207处,购置垃圾桶3800个。村容村貌持续提升,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3个、市级重点村6个,实施庭院经济76户,完成示范农房613户,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1.8亩,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0%、92%以上,农村环境实现质的改善。

(供稿:子洲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