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韩城市西庄镇郭庄村:片区协作“微创新” 强村富民“大作为”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10-20 08:03

韩城市西庄镇郭庄村因地制宜主动创新作为,紧盯从“脱贫”到“振兴”、从“致富”到“共富”目标,历经10年不懈奋斗,以“片区协作”赋能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转“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进”,带动郭庄砦村、柳枝村、东庄村等10个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党建引领筑根基,明晰发展方向。“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子富不富,要看党支部”。郭庄村始终把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通过严格选举,组建了以顺利脱贫、内生动力强的陈保明为“头雁”,能力强、会干事、肯担当的村“两委”班子。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广泛征求村“两委”成员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剖析产业发展现状,探寻破题突围路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最终确定以片区协作为切口、以园区共建为纽带的发展方向。通过设岗定责、党员量化积分等举措,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在产业协作、招商对接、园区发展等工作中主动靠前,积极作为,推动形成集农副产品贸易、农资农机服务于一体的农贸市场和火锅底料加工、花椒标准化深加工厂等多业态联合体。

融入片区促协同,激发资源潜能。依托镇党委的统筹协调优势,与周边村庄构建起“规划联编、设施联建、产业协同、治理协作”的“四个一”合作机制,打破行政村落界限,全面盘活片区内零散土地、闲置厂房、富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最大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立足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紧抓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契机,以财政衔接资金为引导,成功撬动社会资本5600余万元,打造“前厂后店”模式的现代产业加工园区,搭建起“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销售”的全链条体系,引领各村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发展规模化农产品种植与深加工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实现片区内产业错位协同发展、互促互补共赢。

村企联建链上融,拓宽增收渠道。持续探索“党建引领+村企联建”模式的拓展路径,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村集体、企业嵌入片区发展产业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资产入股等方式,与结对企业共建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厂房,为企业提供产前生产资料供应及产后农产品加工、销售、储藏等必要条件,并围绕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为企业输送优质劳动力与专业人才。联建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精准把握片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服务,带动村民参与园区建设与产业运营,通过就地就业、订单收购、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稳定增收,共享发展红利。目前,园区可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增收600余万元,助力郭庄村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余万元。

收益反哺惠民生,书写富民答卷。将“强村”与“富民”紧密融合,依托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反哺民生改善和产业升级,构建“产业增效—集体增收—民生提质”的良性循环。在民生保障方面,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40%设立为民生保障基金,按照“4321”的支配比例,分别用于基础设施改善、困难群众救助、教育奖励资助、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目前,已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改厕率达100%,提升了村幸福院、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独居老人生活不便及村民看病难问题。在产业赋能方面,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60%设立为产业发展基金。一方面,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户提供花椒种植、米醋酿造等技术培训,支持农户升级种植技术,提升产品产量与品质;另一方面,加大对采用新技术、发展特色种植农户的奖补力度,鼓励更多村民参与片区产业发展,形成“集体带农户、农户促产业”的发展局面。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