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永寿:筑牢防返贫防线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9-25 09:14 作者:吴英

今年以来,永寿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农产品主产县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严防返贫风险、做强优势产业、实施“千万工程”等多项举措,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群众收入持续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严守返贫底线,筑牢防返贫监测网

永寿县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建立健全了一套精准有效的监测帮扶体系,严格落实线上线下“4+2”预警筛查机制,确保风险农户识别纳入零遗漏。通过强化“三增一兜底”帮扶措施,落实好巩固衔接各项政策,深化“定点、协作、社会、消费”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5年,永寿县获得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99万元,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全县各单位紧紧围绕巩固衔接“守底线、增动力、促发展”这一主线,充分运用网格化、信息化等手段,做好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发现排查。

做强优势产业,拓宽群众增收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永寿县坚持苹果富民产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列支4000万元产业基金,支持苹果、车厘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新栽植建园、更新老旧果园予以补贴,全年发展高标准果园不少于6000亩,积极创建省级特色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培优育强苹果产业。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紧扣槐花蜜、红薯、车厘子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农产品链条延伸和品牌赋能,提升附加值。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消薄培强”行动,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劳务带动等方式,让群众更好共享产业增值红利。

实施“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永寿县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尊重规律、全域统筹,体现特色、建管并重。2025年,永寿县着力抓好“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年内分别建成省市示范村7个,切实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各村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方面,县里实施常宁、永平、甘井等镇电力增容项目,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快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以整治“三堆六乱”为抓手、以创建“五美庭院”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积极探索“管网集中、小型湿地、多户联合”污水处理模式,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永寿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1.62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3万亩、产量10万吨以上。持续开展撂荒地整治利用,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单产提升项目、农业节水项目,推广运用集成旱作农业、玉米增密度等新技术。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及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健全组织机制,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永寿县相继制定出台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过五关点将练兵”、“观摩评比表彰”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从组织领导、项目资金、社会力量、人才智力、机制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严格落实县级领导亲自牵头包抓示范村建设工作机制,同时配套推行一个县级部门包联、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套建设方案实施、全过程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联动创建工作机制。人才支持方面,向全县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村选派了第一书记96人,同步推行“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智力支持机制。2024年,全县累计向重点村投入各类资金3890.7万元。

行走在永寿的乡村小道上,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心旷神怡。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护理即将成熟的果子;车间里,工人们精心包装着槐花蜜、红薯等特产;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聊着天,孩子们嬉戏玩耍。当前,永寿县正以扎实的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创新的思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供稿:永寿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