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彬州市水口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构建“1235”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机制,推动群众关切落地有声,干群关系融洽向好,让乡村治理更高效、更实用、更具活力。
“一条主线”建强议事队伍。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组建“1+5+N”多元协商主体队伍。“1”即村党支部书记牵头,“5”涵盖村“两委”成员、监委会代表、党员群众代表及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N”吸纳利益相关方、职能部门参与。通过定人定责,打造一支懂政策、通民情、善协商的议事骨干队伍,确保协商专业高效。
“两大平台”畅通议事渠道。利用固定平台集中议事。设立14个村级“说事议事台”,每月最后一周周三定为议事日。会前镇村干部下沉网格,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一分析研判,分类处理,形成议题清单,通过公示栏、微信群等广而告之,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移动平台灵活议事。创新“小板凳议事会”,党员、干部、群众围坐一堂,宣讲政策、解答疑惑。聚焦环境整治、土地流转、矛盾调解等事务,现场“唠家常、解疙瘩”,开展惠民政策宣传65场次,发放资料6000余份,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院、矛盾就地化”。
“三大主题”提升议事效率。将群众关切梳理为“惠民政策、民生实事、矛盾纠纷”3个议事内容核心,细化为10项具体议题清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移风易俗、矛盾调解等高频事项纳入协商范畴,确保议题接地气、解民需。
“五步工作法”落实议事成果。推行“议题征集、议题确定、议事会议、督促落实、质效评估”五步工作法。议题由群众提、组织定,确保聚焦痛点;会议依事定人、分类施策,大事严议、要事精议、急事快议、小事巧议;会后建立落实清单,责任到人、限时办结;结果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以群众口碑检验协商成效。去年以来,全镇各村开展议事协商活动20余次,解决了路灯亮化、环境卫生、道路硬化、村庄美化、安全隐患、文化服务等80多项问题,走出一条独具水口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供稿:彬州市水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