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延安市宝塔区川口镇同岔村,整洁的村道旁绿树成荫,太阳能路灯伫立其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这幅宜居宜业的乡村图景,正是同岔村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培育文明乡风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同岔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将移风易俗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引领、精准施策、创新载体,让文明新风尚在村里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党建引领筑根基干群同心破陋习
移风易俗,组织是保障,党员是先锋。同岔村坚持党建引领,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治理核心任务,明确党组织和党员主体责任,制定村干部作风建设“十不做”,为工作开展筑牢组织根基。创新推行“党员联户法”和“1+3+N”治理体系,党员中心户门前悬挂“十户联心”公示牌,带头宣传政策、调解矛盾,让新风要求直达每家每户。充分发挥老党员、老队干和乡贤的威望优势,组建红白理事会,由理事会牵头制定“婚事新办六标准、丧事简办九流程”,明确宴席规模、礼金上限等刚性要求。新规实施以来,村民婚丧嫁娶户均减少浪费5万元,人情支出同比下降65%,“重情轻礼”的新风尚逐渐形成。
文明培育润人心内外兼修育新风
从环境改善到习惯养成,同岔村着力将移风易俗融入日常。通过“金点子收集”听民意、“三事分流”解难题,实施村庄绿化5400平方米、道路硬化12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施大狼沟小组老果园改造120余亩,全部搭建防雹网并积极推进引水山上滴灌系统,建设高标准示范果园,示范带动全村老果园改造有力有序逐年开展。修订村规民约,新增垃圾分类、文明礼仪等7项内容,配套“文明积分银行”制度,以“随手拍”监督、积分兑奖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评选,表彰先进树标杆;组建文艺队,年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12场次,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创新推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并储存时间,弘扬孝老爱亲美德,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创新治理求长效共治共享促振兴
为让移风易俗常态长效,同岔村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坚持“三治融合”,设立“先锋榜”“曝光台”,公开褒扬先进、鞭策后进;推行“夜间茶话会”制度,每月组织乡贤、村民代表共议村务,村民无偿捐地修建的“乡贤议事亭”,成为凝聚民智的“连心桥”。坚持智治赋能,依托腾讯村级服务平台,集成“村民说事”“线上三务公开”等功能,210户村民通过手机端积极参与村务讨论,让在外务工人员也能“云端知情、线上监督”。
供稿:延安市宝塔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