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石泉:林下掘出“金疙瘩”,一株黄精富深山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8-22 16:00 作者:张宝中 李本豪

清晨的石泉县中池镇茨坪村薄雾未散,村民唐大林已扛着锄头钻进密林。林间,一畦畦翠叶挺立,露珠悬坠。他拨开腐殖土层,肥厚的根茎裹着泥土显露真容,独特的药香瞬间弥漫开来。“这可是咱村的‘金疙瘩’!”唐大林咧嘴一笑,汗珠顺着皱纹滚落,“从前种苞米糊口都紧巴,如今守着林子种黄精,年年有收成——这青山真成‘金山’喽!

党员先锋破林下生“金”困局

地处深山腹地的茨坪村,九山半水半分田,85%的森林覆盖率曾是发展的枷锁。过去村民“靠山吃山”只能种些玉米水稻,“成本高、收成薄,年轻人留不住,村子快成空壳了!”村支书陈文超回忆。2017年,党员唐宝山带回的“金点子”带来了转机。“林下腐殖土肥得流油,树荫遮得刚刚好,天生就是种黄精的宝地!”可起初村民直摇头:“树底下能长值钱货?白费力气可咋整!”

本地返乡创业大学生周文、唐宝山、退役军人唐平安作为在村党员,为家乡办实事的念头让三人聚在一起,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生态环境优美、林下资源丰富的茨坪村选址建立中药材黄精加工厂,成立了安康越航农旅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了中池镇率先探索林下经济的“先锋军”。

茨坪村党支部通过采用“县级指导+镇级跟进+支部统筹+农户参与+企业助力”的工作模式,在五方共抓下,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到了产业发展方向,由党员包片开辟40亩试验田。县镇企技术员手把手教选苗、防病,一年后,黄精苗窜得比人还精神。村民们围着试验田啧啧称奇:“这‘精’怪东西,真从土里生金子咧!”

支部赋能携村民增收致富

看到希望,更要攥指成拳,支部把致富算盘打到了产业链上。在深挖林下经济“宝库”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主动申报产业项目,争取资金扶持,先后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元助力本土黄精企业改建升级。形成了由企业统一提供“包种苗、包技术、包收购、包销售”的“四包”服务模式,有力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和企业签了收购合同,咱只管把‘金子’种扎实!”唐大林抹了把汗,他家20亩林地全种了黄精,“去年光这一项就进账5万多,比打工强,还能守着家!”

如今,茨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进一步扩展规模,在“三联”机制推动下,与夹丰村、茶里村在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上深度合作,为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发挥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让更多财富可以在村民家中实现“引进来”。

现在全镇黄精种植规模达到了近2000亩,年带动村民就近务工近3000余人次。昔日的撂荒林、低效林,如今变成了层层叠叠的“绿色银行”。

企业担当扛龙头强村惠民

近年,石泉县将中药材产业纳入乡村振兴支柱产业,茨坪村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抢抓机遇,切实把中药材黄精产业作为本村主导产业,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本村中药材企业上持续发力。

在茨坪村安康越航农旅开发有限公司的黄精生产车间里,正在对黄精原材料进行根茎清洗、蒸晒、熬制,采用“九蒸九晒”古法加工,最终蜕变成了乌亮莹润的黄精膏,价格翻了几番。“原先鲜货一斤卖15块,制成膏能上百块!”村党支部副书记唐平安敲着账本算得响亮。

这几年周文走南闯北,为推销黄精产品参加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以及各类座谈会百余场,足迹遍布了全国各地,“山有道”品牌在人们的视线中也更加夺目和值得信赖。

在生产车间外,黄精膏、黄精茶、黄精酒等多款产品即将通过京东、淘宝、抖音、微店等线上平台搭着电商快车去往全国各地。2024年该企业提供长期务工岗位10个,带动村民就近务工10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25万余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4年销额突破300万元。

“下一步,我们持续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更标准的深加工厂,还要搞好林下经济观光体验,让城里人来我们这呼吸新鲜空气,看绿水青山,品尝黄精宴!”唐宝山对未来的规划清晰而自信。

这片曾经寂静的山林,正因为泥土下深藏的“黄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村民们三三两两从山林中归来,谈论的不再是柴米油盐的琐碎,而是谁家黄精个头更大、明年如何扩大规模。潺潺溪水声、欢声笑语声与沙沙林涛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茨坪村乡村振兴最动听的乐章。

(供稿:石泉县中池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