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山乡新事:

镇巴县碾子镇的六个振兴侧影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8-08 15:42 作者:汤博骞

陕南镇巴县,层峦叠翠。镇巴县碾子镇,这个深藏秦巴山坳的小镇,下辖六个村(社区)如同六片脉络相连却姿态各异的叶子,共同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行走其间,传统与现代交融,生态与产业共舞,治理与服务并进,一幅充满活力的山乡画卷徐徐展开。

碾子村:古村的呼吸与脉动

清晨薄雾未散,碾子村老匠人手中的锤凿声已在古宅间清脆回响。入选住建部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让这座深藏山间的古村焕发了新生。保护,不是将时光封存,而是让历史“活”起来。村民们以传统工艺修旧如旧,小心翼翼地拂去老屋梁上的尘埃;青石板路蜿蜒铺开,引来了探寻“乡愁”的游人。游客服务中心里,村史馆与文创空间悄然落成,老物件诉说着过往,年轻人的创意产品又为古村注入了新活力。古韵与新声在这里和谐共鸣,传统村落正成为村民致富、文化传承的宝贵家园。

新庙村:从“后进”到“示范”的蝶变

谁能想到,两年前还因“脏乱差”被列为整顿对象的新庙村,如今鹭鸶翩跹,绿树成荫,捧回了“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的闪亮招牌?这场“翻身仗”打得漂亮!一场全民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彻底改变了村庄面貌:陈年垃圾清走了,污水沟渠治理了,房前屋后栽花种树了。最令人称道的是村里那四棵历经千年的古树,虬枝苍劲,绿荫如盖,成了鹭鸶眷恋的家园。傍晚,村民在古树下纳凉,鹭鸟树梢归巢,孩童嬉戏奔跑。环境美了,人心齐了,昔日的“软弱涣散”已被昂扬的精气神取代。

后河村:绿野上的“金银”交响

后河村的山坡,满目是醉人的绿意。一片片修剪整齐的茶园,层层叠叠,宛如大地的五线谱;林下,大黄、天麻等名贵药材在沃土中悄然生长。这里,产业是发展的最强音。“以前种点玉米糊口,现在守着茶园药田,日子有奔头多了!”茶农老李的笑容里透着满足。村里引入科学种植技术,建起加工厂,畅通销售渠道。一片茶叶、一株药材,承载着村民的希望,绿意盎然的田野,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乡亲们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莲花村:集体经济“统”出新天地

今年夏天,莲花村的田野上多了一群“铁牛”——村集体经济成立的农事服务中心购置的崭新农机。土地细碎化、劳力老龄化曾是莲花村农业发展的“拦路虎”。如今,服务中心提供从耕种、管理到收割、烘干的全链条服务。“自家几亩地,找农服中心代管,省心省力,成本还低,我腾出手去社区工厂打工,两份收入!”村民王大姐算起了明白账。这“统”起来的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更关键的是为村集体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这种整合资源、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探索,正是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沃土上的生动萌芽。

三官村:新风拂过“人情债”

曾几何时,“人情债”像座大山压在三官村村民心头。升学宴、搬家酒、满月酒……名目繁多,攀比成风。如今,走进三官村,一股文明节俭的新风扑面而来。这背后,是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的持续发力:党员干部带头简办,村规民约明确约束,红白事有了统一标准。“过去一年光送礼就要上万块,现在负担轻多了,省下的钱供孩子读书、给家里添置东西,多实在!”村民老张感慨。刹住了铺张浪费的风气,减轻了负担,淳化了民风,三官村用有效的基层治理,换来了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纳溪社区:小社区里的“大服务”

作为碾子镇唯一的城市社区,纳溪社区深知,服务就是最大的凝聚力。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工程,却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居民楼下的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曾是安全隐患和邻里矛盾的源头。社区倾听民意,迅速行动:崭新的遮阳车棚建起来了,安全便捷的充电桩安装到位了,“停车难”“充电忧”迎刃而解。更让居民点赞的是社区工厂的开办。“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份工资,这日子有盼头!”在社区工厂锡焊机前忙碌的李阿姨笑言。安装车棚、引进工厂……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既织密了服务网络,暖了民心,也托起了社区群众的“稳稳幸福”。

碾子镇的六个剪影,是乡村振兴宏大叙事中一个个鲜活的注脚。它们路径各异,却殊途同归:碾子村守护的是文脉乡愁,新庙村赢回的是绿水青山,后河村壮大的是产业根基,莲花村探索的是集体经济的“统分”智慧,三官村涵养的是文明乡风,纳溪社区夯实的是民生基石。没有千篇一律的模板,只有立足乡土、因地制宜的深耕。正是这一个个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汇聚成推动山乡巨变的磅礴力量,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无限可能。碾子镇的实践生动证明,乡村振兴的答案,就写在广袤的乡土大地和乡亲们日益舒展的笑脸上。

供稿:镇巴县碾子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