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常宁镇坚持把村“两委”换届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头号工程”,聚焦“早谋划、细部署、严把关”,通过分析研判“摸清底”、人才储备“蓄活水”、跟踪培养“强筋骨”,为高质量完成换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下好“先手棋”,研判摸排“清底数”。坚持把分析研判作为换届前置环节,镇党委班子成员带队,采取“座谈+走访+面谈”方式,对全镇35个村“两委”班子开展“五维扫描”,重点摸清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群众公信度等关键指标,逐村建立“一村一研判”台账。同步排查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风险点,梳理共性问题12类、个性问题23个,确保“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
严把“质量关”,联审帮带“育尖兵”。联合纪委监委、公安等9部门,对70名新纳入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开展“过筛式”联审,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创新“3+1”帮带机制,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多对一”结对,通过跟岗锻炼、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等方式,让后备干部提前进入角色。目前全镇储备支部书记后备人选70名,其中35岁以下占比57.1%,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5.7%,队伍结构显著优化。
打好“组合拳”,优化结构“强动能”。推行“三个一批”动态调整机制:对22名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现任支书鼓励留任;通过“返乡走亲恳谈会”“微信招贤榜”回引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36人;对5名履职不力干部及时调整。同步建立“能上能下”激励机制,推动新老班子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接力赛跑”,实现换届与发展“两促进”。
下一步,常宁镇将持续深化“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确保换出班子新气象、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供稿:永寿县常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