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旬邑县委组织部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思路,紧盯“两创一有”工作要求,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全面提升,凝聚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紧盯“三个环节”,构建责任明晰“任务链”。夯实工作责任。召开部务会专题研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制定《旬邑县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旬邑县2024年度组织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细化40条共性指标、16条个性任务、10条亮点工作,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注重分类定级。按照“基层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一级党组织评定、组织部复验”的程序,划分“一类村”46个,“二类村”110个,“三类村”23个。3月中旬深入镇村对分类情况进行了综合研判,确定2024年“二类进一类”村27个,“三类进二类”村11个。突出建章立制。紧盯“一强五好”目标,制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提升“双联双包一服务”工作机制,构建“组织部科室包联指导、一类村包联带动、县级部门和非公企业包抓、招商小分队成员点对点服务”责任体系,推动三类创二类、二类进一类、一类出经验,实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有突破、有经验。
落实“三项举措”,打好提标扩面“组合拳”。细化工作任务。巩固拓展“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成果,发挥4个市级示范镇辐射带动作用,建立14条县级成员单位实事硬事清单,110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要事项清单,782条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承诺清单,强化举措、有效推进。搭建交流平台。围绕能人治村、产业兴旺等内容,创建高标准示范点30余个,组织镇办分管领导、村党支部书记赴各示范点现场观摩学习、共同提升。同时,组织部分支部书记赴重庆、无锡等地现场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强化督查指导。建立“月调度、季交流、年评议”三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包片、科室包党(工)委”工作法,每季度末围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软弱涣散整顿等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指导各镇(街道)建立了重点村“补短提升”方案,挂图作战、有效推进,并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任务抓得细、落得实。
深化“三项行动”,凝聚推动发展“新动能”。实施能人兴村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大引进优秀农村青年回村力度的通知》,目前全县179个行政村已引进返乡优秀青年379人,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92个。择优选拔168名“四类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项目、产业等一线培育村级后备力量358名,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更加坚实。实施产业提质行动。强化党建引领,用活“支部+”模式,推行“资金支持+人才引领+村企联建+多业融合”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六大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179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47个,强村辐射带动、联村抱团发展、村企合作共赢格局初步形成。实施治理提能行动。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网格体系,配备1091名有服务能力的党员担任网格员。推广党员先锋队、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做法,在村便民服务室设置可办事项清单、服务承诺、涉农部门电话、网格化管理图、基本政策制度汇编等,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服务承诺制,组建“五老”矛盾调解队伍,实现矛盾不出村、问题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建立“三个机制”,打造驻村管理“新模式”。强化“供需结对、两张清单”选派制。建立镇村需求清单,按照乡村振兴任务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类别,因村选派、科学组队。建立干部供给清单,综合考虑干部年龄层次、经历经验等因素,轮换调整驻村干部60余人,确保选得准、驻得实。强化“分级管理、培训赋能”工作制。厘清县镇两级工作责任,合力加强驻村干部队伍管理。通过“现场观摩+专题辅导+政策解读+抽查提问”的方式对驻村干部进行政治理论专题培训,上半年累计培训驻村干部1000余人次,全面提升驻村干部能力。强化“考核问效、激励关爱”管考制。坚持将驻村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考核评估重要内容,采取座谈了解、查看资料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工作成效进行全面考核、客观评价,考核结果向派出单位、派驻镇办进行“双向通报”,持续激发驻村队伍工作活力。
供稿:旬邑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