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三原县渠岸镇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强基、产业驱动、夯实基础、项目驱动”四项战略,对标提升强规范,补齐短板强基础,突出重点强实效,改革创新强突破,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争先进位提质增效。
理清思路,夯实责任,定级分类明靶心。镇党委对“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精心研究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年度工作方案和推进保障措施等,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和党建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确保三年行动开好头、起好步、稳推进、有实效。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村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镇党委评定、县委组织部复核”程序,对照村党组织“一强五好”建设评定标准,由包村领导带队,组织精干力量,全部下沉到村,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民主测评会及入户重点走访等形式,对全镇9个村党组织运行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立体式”研判,拿出了村党组织定级分类初步意见,并报请县委组织部复核后,最终认定“一类”村党组织1个、“二类”村党组织5个、“三类”村党组织3个,并将大吉村、渠岸村、兴隆村3个“二类”村党组织和黄毛村1个“三类”村党组织作为今年重点转化提升对象,将“三类”村党组织惠家村作为今年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重点整顿转化。
因村施策,靶向发力,突出重点补短板。坚持把找准问题根源作为整顿提升的突破口,强化镇村联动、干部互动,通过座谈讨论、实地走访等方式,逐村把脉问诊找“病灶”、开“药方”,制定“一类”村巩固提升方案、“二类”村进位提升方案和“三类”村整顿进位方案,建立提升台账,明确提升措施,确定提升时限,夯实提升责任,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做到了问题精准、措施精准、目标精准。截至目前,共排查突出问题18个,制定整改措施29项,完成整改措施24个。其中,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优化乡村社会治理等各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由镇党委牵头负责破解,流转大村王村、大吉村、渠岸村、惠家村1530余亩土地,用于大棚产业种植,每村每年可增收8万元以上;盘活大村王村、仇阳村、黄毛村闲置土地,申请资金21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800余平米,每村每年租金获利5万余元;为大吉村申请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建设挂面加工标准化厂房,每年租赁费用5万元。深化完善渠岸镇“宽心小屋”“1445”基层多元化矛盾纠纷治理体系,推行“四觉工作法”,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全力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和治理效能。
健全机制,上下联动,强化保障促进位。坚持以党委统揽为关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包村工作组,同时结合落实支部联系点制度,由班子成员对全镇9个村全覆盖包抓,其中,由镇主要领导带头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三类”村党组织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重点包抓,上下贯通抓推进,一抓到底抓落实,确保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有序开展。坚持以工作机制为保障,建立“一周一例会一调度、一月一清单一督办、一季一观摩一点评、一年一评估一总结”机制,全力推动各项创建任务按节点推进、按计划落实,目前已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走村观摩3次、外出学习2次、座谈交流12余次。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从群众关心关注的身上病、脚下路、门前灯等身边事入手,投资100万元实施大吉村整村改厕任务,先后投资150万元,对大吉村、仇阳村、吴村盖村、大村王村原有阵地进行改造提升。投资450万元,新建黄毛村、惠家村标准化阵地两处。
(供稿:三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