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原县新兴镇精心部署,结合实际探索出“四化同步”的治理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问题,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党建引领强基础,责任落实网格化。该镇坚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全面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建立支部书记、两委干部、村民小组组长、街巷长、中心户长五级村责任网格和包村领导、包村组长、包村干部三级镇责任网格的“5+3网格”机制,把全镇123个村民小组分成123个网格,将整治责任细化到街、到巷、到户,确保了整治工作时时有人抓、户户有人管。
科学指导促提升,源头治理减量化。该镇着眼垃圾的集中收运、处理,把好分类关、收集关。农户做好就地减量,分类投放,有机垃圾可由农户沤肥或村组集中堆肥,其余垃圾尽可能做到有害和无害分类处置,坚持“疏堵结合”,一手清存量、一手控增量,出台《秸秆及果树枝有效利用补助办法》,加强与科技环保型企业的合作,采取“村收集、镇调度、企处理”模式,建设堆放点和处置中心各1座,实现了秸秆还田“肥料化”、综合利用“饲料化”、回收加工“燃料化”,有力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
多措并举提效能,规范处置标准化。该镇创新实践“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联动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压紧压实群众房前屋后“三包责任”、保洁公司日常清洁责任、镇村两级监督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目前该镇13个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95%,基本实现了设施设备齐全、治理技术成熟、保洁队伍稳定、资金保障长效、监管制度完善的治理目标。
建章立制谋长远,长效管理制度化。该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乡贤议事会等制度,聘请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等长期在家的老同志担任街巷长和义务监督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交流群,义务监督员和街巷长利用“眼睛看、随手拍”的形式,坚持每天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并及时督促整改,从而实现长效保洁。建立评选奖惩机制,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考核奖励办法》,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工作成效等方面,每月对镇村组干部进行考核,定期开展卫生示范村、示范街、“卫生示范户”“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奖励激励先进。建立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纳入预算,每年按5%的增幅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共同参与治理模式,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先富群体、能人乡贤等社会资本和人士,参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共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