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陇县下凉泉村:“四聚焦”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8-19 11:52 作者:苟稳超

近年来,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为统揽,重点突破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组织振兴。健全组织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两委班子成员齐备,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村常设干部8人,驻村工作队3人。全村共设4个党小组,党员92名。坚持将党纪学习教育与政策业务培训相结合,实施“走出去·学先进”提升战略,学习借鉴可复制典型经验,强弱项、补短板,提高服务能力,累计开展理论学习研讨12次,外出交流学习先进经验3次。优化网格员管理机制,推行村组户三级网格管理模式,有机联结12个村民小组,选聘23名党员群众代表担任村级网格员,就近联系20户群众,使民生服务落实到格,形成反映社情民意快、解决问题快、化解矛盾纠纷快的治理格局。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监督制度,强化监委职责,发挥监督职能,规范议事程序。坚持党务村务公示公开,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规范管理村组干部。夯实帮扶责任,深挖群众急难愁盼事,积极主动解决群众难题,村“两委”班子,建立为民办实事台账,累计为民办实事46件。

坚持四个依托,聚焦产业振兴。依托西农大良种实验站设在村优势,实行“五统一”小麦托管模式,研发推广小麦新品种15个,小麦亩产由700斤提高到1400斤,托管面积达3800亩,降低生产成本57万元依托金穗面粉厂,深化金穗面粉厂技术改革,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做强面粉厂。依托千头奶牛场,做优、做大千头奶牛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依托电商销售平台,拓展电商销售农特产品品种,帮助本村及周边群众线上销售,本年销售实现收入460万元,解决了区域农产品卖难问题,为引领群众增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坚持“引育留用”,聚焦人才振兴。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选派科技特派员1名,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乡土人才培养,建立村党支部党员与贫困群众帮带体系,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期,培训职业农民200人,其中病虫害防治专业12人、农机手6名,培养产业人才26名,培养致富带头人84名。实施引才“回流”政策,挖掘培养“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复合型人才。吸纳研究生学历、返乡创业青年王平进入村“两委”班子,兴办蜜之源合作社、建成高标准消费扶贫馆,创办电商销售平台,发挥农产品消费扶贫馆优势,为农民增收培养“行家里手”。

坚持思想铸魂,聚焦文化振兴。充分发挥德治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等方面教育作用,每月组织开展1次主题文化活动,共累计开展“党心连民心、文化润乡村”庆“七一”文化艺演活动、“军民一家亲、共庆八一情”等活动10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菜单式”文明实践活动50次。依托下凉泉“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及困境儿童开展“故事会”“儿童实践”“爱心奉献”“心理关怀”“爱国教育”等活动12余场次涉及留守儿童2人。农家书屋常年开放,为村民农闲时间读书读报提供方便,培育书香农家。在“乡村振兴,文化铸魂”中以高品质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振村民精气神、培育社会好风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坚持“多维度”整治,聚焦生态振兴。持续推进推行积分制管理,推动无害化厕所全覆盖,推行垃圾分拣和积分管理办法,积分评议公开公示,通过垃圾分拣囤收积分兑换日用品,提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积极性,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河长、田长、林长制度,切实抓好日常巡查排查管护工作,保障河、田、林安全。申报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项目及其项目方案已获上级部门审批通过,目前处于招投标阶段。

(供稿: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驻村工作队)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