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镇巴县永乐镇:用活“千万工程”经验
以高质量党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5-29 09:45 作者:童柱豪

今年来,镇巴县永乐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因地制宜把“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结合永乐生态、人文、产业实际,在谋实、找准、抓细、管好方面下实功、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建设,走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实践。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产业振兴一头连着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需要因地制宜,永乐镇坚持党建引领促增收,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黄花菜和豆腐干产业。在选种环节,采取“党支部发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模式,在备耕备种的选种育苗、移植栽培等环节,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与镇农业站干部积极协调春耕生产所需的1320亩黄花菜种子、800亩大豆种子以及所需要的化肥、农机设备等,为春耕春种打下良好基础。在种植环节,建立党员干部包片机制强化跟踪监测,工作人员不仅发放知识手册本,还多次在田间地头为群众讲述黄花菜、大豆种植的方法及技术措施,并指导农户开展合理的施肥管理、病虫冷害防治,实现“线上+线下”知识科普全覆盖,干群齐心协力,促进黄花菜、大豆丰产丰收。预计每亩能为农户增收1000元-2000元,黄花菜和大豆一步步变成了农户自己的“绿色银行”。

聚焦乡村建设提升,助力环境增“颜”。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小切口入手,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永乐镇坚持党建引领促整治,以垃圾治理、农房改善、户厕改造和特色风貌塑造为重点,擦亮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底色。一是全域推进“三清理”。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调动村民“无死角、拉网式”清理村居环境,累计清理村巷道建筑垃圾、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和障碍物等30余吨。二是全力开展“三拆除”。广泛宣传拆危治乱政策,对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乱搭乱建、违章建筑、违法广告及招牌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排,通过上门劝导、协助腾空、落实拆除等一系列整治行动,完成旱厕改造60余户,拆违治乱90余处。三是全员参与“三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出动600余人次,参与全民大扫除活动,以“净化、绿化、美化”三步走,扎实推进永乐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聚焦乡村治理水平,助力组织增“色”。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促社风。一是讲好故事。整合永乐镇各站所、镇包村工作组、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永乐镇全体党员的力量,利用院坝会和村广播,围绕“共产党的好说不完”、宣传惠民政策、普法强基、民族文化及劳动致富等方面的知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是用活制度。注重发挥村民公约在基层治理中的效用,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力量,群策群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60余次,群众自发参与400余人次,妥善化解基础矛盾纠纷调处等事件10余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三是办成实事。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移风易俗活动30余场次,将积极参与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家风家训、乡村振兴等方面作为“大米粮油积分兑换活动”准则,促进美丽生态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下一步,永乐镇将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勾勒乡村振兴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微景观,擘画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幸福画卷。

供稿:镇巴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