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潼关县桐峪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力做好规划引领、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乡村治理“五篇文章”,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规划引领“导航”,乡村建设优起来。坚持“发展有规划、产业有特色、振兴有成效”理念,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坚持全镇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立足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定位,结合桐峪镇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以完善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全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在道路绿化、用水用电、教育医疗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居环境“美妆”,乡村颜值靓起来。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从改水改厕到垃圾集中处理,始终围绕‘改’字塑风貌,‘治’字提内涵。通过“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工作模式,对各村(社区)巷道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重点整治,不断开创全镇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新局面。同时,结合“美丽庭院”评选活动,评选出各村美丽庭院、净美房屋,引导广大村民学榜样、争先进,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
特色产业“固本”,乡村根基实起来。坚持把产业作为衔接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按照“1+1+2”发展思路,深耕“土特产”文章,围绕农旅融合,做大做强上善连翘产业;围绕工矿型村镇,以桐峪社区设施蔬菜大棚建设为核心,着力构建“一园四区一中心”产业布局,依托镇域工矿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东晓社区和三泰村抱团形成生猪养殖联盟,探索延长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基础设施“强基”,乡村服务好起来。对全镇各类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涵盖水电交通、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等各个方面,各村(社区)水、电、路、讯方面普及率100%。文化广场、“口袋公园”、体育设施、文化书屋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设施一应俱全,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正常运营。目前,上善李家公路、三泰路灯、东晓蓄水池等基建设施完成提升改造,建成垃圾集中处理中转站、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设施;镇区智慧停车场、镇级便民服务大厅也在积极建设实施。
文明乡风“育魂”,乡村底色暖起来。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模式。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紧盯重点人员,加大巡逻巡查,防范化解矛盾,及时消除问题。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以上善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及“李永侠金牌调解室”为引导,积极吸纳“老党员”“乡贤”等社会力量,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法治在乡村治理取得实效。积极举办文化惠民演出、夏日纳凉音乐会等,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文明乡风,塑造和谐桐峪。
(供稿:潼关县桐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