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引擎”,深入实施农村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围绕“一强五好”创建目标,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一、强化“党建引领”,建强乡村振兴“领头雁”。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战斗堡垒,村民委员会为基础,“支委包片、党员联户”为纽带,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为补充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议事治理体系,构建党建引领、全域覆盖、共建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坚持“双业带动”,打造经济收益“双驱动”。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产业、促进务工群众就业作为乡村稳定增收的根本。产业方面:推广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种路径”,探索出仿车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户”的“农旅结合型”发展路径,增加村集体和经营户收益160余万元;探索出竹峪村“党组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党员+农户”的“龙头带动型”发展路径,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80万元。就业方面:针对脱贫户劳动力务工需求和用工企业要求,开展建筑、维修、家政、餐饮、物流等有效实用的技能培训20余场,受训1200余人。举办“春风送岗”行动,累计吸引93家省内外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帮助15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
三、突出“三治融合”,打好乡村治理“组合拳”。自治夯基。探索“一约四会两清单”自治路径,指导114个村制定自治章程,梳理制定9类73项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25项为民服务清单,激活基层自治活力。法治保障。持续深化“信访门诊”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六诊法”,全国两会期间实现“零非访”和“三个不发生”预期目标。晓鹏村创新实践的“四社一站”治理模式,入选《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案例选编》。德治支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群众性宣传教育阵地,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开设道德讲堂,开展“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表彰,持续打造无村霸恶霸、无信神信教、无吸毒赌博、无违法上访的“四无乡村”。
四、聚焦“四项措施”,锻造组织振兴“先锋队”。实施“培训赋能”工程,坚持“域内域外”相结合,开展村党组织负责人、第一书记全覆盖集中轮训4次,举办“明星村书记”面对面交流座谈会,实施100余名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确保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稳步推进“一张网”建设,实现党建和综治、民政、信访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2023年,全市854个农村网格搜集村情民意32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件,解决群众问题2400余件。实施“雏雁”培育工程,建立“1+1”导师帮带机制,建立结对台账,动态培养228名村级后备干部,为163名有意参与村级发展和乡村治理的返乡青年制定帮带措施。持续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坚持“六有标准”,完善“五项制度”,强化“三项保障”,构建“优选、严管、厚爱”的专业化村干部队伍,15名优秀村干部和后备干部纳入专业化管理,月均薪酬增至4500元,持续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供稿:华阴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