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靶向发力,聚势赋能,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组织阵地提质,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力”。坚持在建上出实招、在用上谋实效、在管上做文章,出台《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使用管理办法》,按照“8+X一室多用”原则,高标准打造党员活动室、村集体经济办公室等功能室,全覆盖建成高标准村级便民服务室141个,将合作医疗、老年人保险、水电费交纳等31项服务事务纳入服务范围,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规范办;实行村级组织共用共享,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抓实阵地准入、资产管理、日常维护等制度,推动活动阵地全面优化升级、有效发挥作用。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干部“战斗力”。坚持定制度、立规矩、抓指导,出台《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动态储备后备力量794名;坚持抓头雁、带群雁,补配村“两委”班子16个,调整村党组织书记5名、培训500余人次,推荐40名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提升,培养270名优秀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坚持“硬选人、选硬人”要求,先后选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15人,乡村振兴指导员67人奔赴乡村振兴一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聚焦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振兴“内动力”。坚持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强化支部引路、典型带路、产业铺路,持续加大“消薄培强”工作力度,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益3939万元,5万元以下薄弱村同比减少17%、50万元以上富裕村同比增长3%;制定印发《三原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县141个行政村累计收集录入各类合同2338份,审计部门审核2283份,农业农村部门审核2298份,司法部门审核1354份,自然资源部门审核583份,乡村振兴部门审核1000份,发改部门审核1211份,保证了村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有底气为群众服务。
(供稿:三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