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坚持把“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对照“七个达标”、“六个过硬”,推动“硬件”“软件”整体达标示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抓推进聚合力,坚持整体谋划。秦都区马庄街道党工委始终把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实事来抓,成立了村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包抓领导和干部,定期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村级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工作,根据各村实际,细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各方力量,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村级活动阵地。通过综合“把脉”、“会诊”,修建改建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等方式,全面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先后累计投入400万元,打造了林孟、东界、七结、师村四个省级标准化示范点,天阁、宜渡二个市级标准化示范点,其余各村全部实现了“村村过硬、整体提升”。
抓基层打基础,夯实组织堡垒。秦都区马庄街道紧扣“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力量,以阵地建设、资料整理、为民服务为抓手,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各党支部从抓好阵地建设入手,党员干部带头提升阵地环境卫生,规范悬挂室内外标识牌匾,清理整治各类宣传栏,进一步规范完善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设置,确保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需要。街道成立督导组,由分管领导带队,对照党建工作要点清单,深入各村指导检查党建工作情况及村干部坐班值班情况,并对区级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提升档案资料和制度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抓产业谋发展,聚力乡村振兴。秦都区马庄街道围绕“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支持林孟村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先后流转土地200余亩,引进绿盛泽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增收10万元,村民土地及务工收入达30余万元。成立林孟福洁保洁有限公司,年净收入约30余万元,实现家门口就业50余人。推进林孟绿丰源果蔬大棚产业建设,流转土地120亩,增加村集体收益约72万元。东界村借鉴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发展石磨面粉产业,月生产石磨面粉2.7万斤,村集体年收入5万余元。天阁村投资30余万元建立服装加工厂,吸引周边30余名群众就地务工,同时与咸阳凯丽皇服饰工贸有限公司建立一对一供销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南吴村积极争取市区160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优美宜居乡村。全办注重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通过“合作社+村集体”模式,成立南寨、宜渡农机合作社,帮助争取粮食烘干塔农业项目2个,争资100万元,通过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新突破。
抓网格强治理,织密服务网络。秦都区马庄街道以红色党建网格推进基层治理,树立全域党建思维,按照“支书抓委员、委员管组长、组长包党员、党员联系户”工作思路,将支部建在网格上,以数字化乡村实现精细化治理,全办安装夜视监控836个,云广播251个,云电脑35台,以辖区各村(社区)为单位,实施红色网格三级管理机制,将全办各村(社区)分为96个网格,配备网格员96人,绘制党建网格管理示意图,明确网格总长、网格长和网格员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充分调动全办网格员在综合履行民情信息收集、居民事项代办、矛盾纠纷劝调、治安隐患排查、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职责,将筑牢“红色”堡垒,将党旗插在中心工作“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逐步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良好局面。
抓激励强关怀,激发干事动力。秦都区马庄街道邀请市、区农业技术专家联合鑫农果友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机械、无人机使用、农作物技术培训30场次,参训人员4500余人次,为农业产业升级打造“智囊团”。鑫农果友吴曼、林孟村权丹丹、雷亚娟3名同志入选首届“秦都英才”,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新引擎”,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每年采取全额补贴学费方式,支持村干部提升学历。举办乡村振兴“村官大叫板”,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通过研讨比武、观摩比武、田间比武等方式,组织17名村党支部书记赛思路、亮实绩、拼干劲,营造村与村赛、人与人比的浓厚氛围。2021年以来,通过层层推荐,辖区2名党支部书记分别荣获市委担当作为好支书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名党支部书记荣获“秦都好支书”称号,2名党支部书记当选区级党代表,3个党支部荣获区委优秀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供稿: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